10月11日上午,市委书记朱浩东赴青阳县调研镁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提出的47个“创新之问”,坚持创新引领、龙头带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政企联动推动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朱浩东实地察看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勉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建强用好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平台,全力推进生产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应用市场开拓,努力成为全国镁行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在安徽镁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安徽久航锻造有限公司、安徽省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朱浩东实地察看了解企业项目建设及下步运营情况,关切询问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叮嘱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安全、本质环保水平,守牢底线红线。
调研中,朱浩东强调,要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镁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应用基地、创新基地、人才基地目标,积极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畅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池落地转化。要强化要素保障,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实体化运作产业专班,青阳县要勇担全市镁产业“群主”责任,相关市直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切实将落实“创新之问”的举措细化为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推动镁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贺东率队赴北京对接项目合作开展“双招双引”
10月22日至24日,市长贺东率队赴北京走访有关企业,对接项目合作事宜,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市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辛平,贵池区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参加。
在洲际联合超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瑞达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贺东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就加快推进合作投资进行对接洽谈。他指出,池州兼具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当前正聚焦省委提出的47个“创新之问”,前瞻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积极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希望双方进一步坚定合作信心,共同细化合作模式,全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池州将围绕企业所需,认真研究、及时回应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行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贺东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希望政企双方持续强化交流合作,共同谋划和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切实为池州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强后劲。期待企业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和资源优势,加大在池投资布局力度,帮助招引更多优质上下游企业落户池州,携手实现互利共赢。
在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贺东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战略布局等情况。他指出,当前,池州正抢抓全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机遇,全力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务实推动洽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同时在航空器材、机床装备、船舶制造、镁基轻量化材料应用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实现共赢发展。池州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切实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专班工作】
10月11日,市营商环境办会同市投资促进局整理上报9月份县区政府、管委会班子成员外出招商情况。
10月14日,市营商环境办调度《池州市聚焦“创新之问”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打造“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任务落实情况。
10月15日-17日,市营商环境办调度《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任务清单(2025版)》落实情况。
10月22日,市营商环境办面对面协调解决有关企业问题诉求。
【县区动态】
东至县:创新服务体系 打造至优营商环境。该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系统推进服务机制创新,持续擦亮“东风送暖 至优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诉求560个,满意率100%。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立体化对接体系。整合为企服务平台、12345热线等线上渠道,深入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创新打造企业家“直通车”、“亲清茶叙”企业家沙龙等营商环境品牌活动,定期开展现场办公,累计举办活动20期。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完善集成化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打造“公益性零工市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精准对接平台,促成灵活就业1085人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累计培训学员2733人,新增技能人才1394人。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达成融资意向3.55亿元,全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4.1万元。打造“东至优品”数字化平台,在售商品品类118种,入驻商家29家,累计交易金额98.72万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创新全周期服务模式。建立问题诉求分级办理机制,对收办的企业诉求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保问题办理见底清零,对亿元以上企业、停减产企业等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覆盖企业近90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今年以来,累计办件2594件,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99%。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推行“一业一查”联合监管。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梳理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行政检查事项清单12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制定覆盖37个行业的“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计划46个,抽取检查企业613户。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三提”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1-9月份,该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户,总数达140户。源头把关提质量。制定落实招商工作流程、项目准入、项目尽职调查、项目预审等5项工作机制,加快工业项目进度,确保项目签约即落地、投产即规上。今年已预审71个、总投资213.55亿元。政策支持提速度。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创新融资担保产品,深化“园区贷”“总对总”等融资担保政策,解决企业资金缺口。1-9月份,累计为30户工业企业提供2.95亿元担保融资。精准服务提效率。制定重点项目、拟入规工业企业服务导图,实行班子成员直接联系、专班跟踪服务,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快速建设、高效投产。今年共申报8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78.3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0个,已完成投资25.16亿元、投资完成率95.1%,计划开工项目22个,目前已开工20个,完成投资8.29亿元,投资完成率98.1%,储备项目18个。
【部门传真】
市投资促进局:全市创新多元招商模式激活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产业引导、资本助力、场景赋能、情感联结等多维驱动的招商新路径,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精准落地。产业链招商强动能。紧扣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目标图,瞄准车规级芯片、镁基新材料、商业航天等细分领域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招商,成功落地晶度半导体、鑫汇达精密铜线等亿元以上项目64个。基金招商促转型。聚焦“基金+产业”双轮驱动,力争实现“一园区一基金、一产业一基金”,推动新设立9支产业基金,总规模19.96亿元。建立“基金+园区+项目”联动机制,高效响应项目融资需求,18支市级产业基金今年投资24.47亿元,助力31个招商项目落户。场景招商提能级。依托镁铝轻合金新材料产业园、航天产业园等重大载体,构建以“氢能+低碳”“低空+服务”“文旅+科技”等为核心的应用场景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主体引进,成功引入协氢无人机、镁诚镁合金电动车配件等亿元以上项目30个。乡情招商增实效。积极挖掘池州籍乡贤资源,引导在外成功企业家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返乡兴业,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目前,引进徽商回归亿元以上项目49个,到位资金62.5亿元、同比增长40.1%。
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强化平台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累计检查平台外卖经营者1290家、连锁餐饮企业门店220家,分别占总量的61.2%和100%,督促整改问题831个。对8家平台代理商进行全覆盖检查,督促整改问题32个,下线违规外卖经营者83家,有效净化网络餐饮环境。严格案件查办。始终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使用过期食品原料、虚假宣传、环境卫生不达标、加工制作过程控制不规范等违法违规问题。累计立案查处平台外卖经营者10家、连锁餐饮企业门店4家,罚没款共计1.01万元,起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培训指导。结合日常监管、包保走访、普法宣传等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指导服务,累计服务餐饮主体2200余家次,有效提升餐饮行业整体素质和自律能力。充分运用“安徽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两库一平台”,组织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在线学习与考核,目前已有5947人通过培训考核,为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