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池州经开区:精准服务解企忧 厚植沃土助发展

作者:记者 齐蕾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3 08:16
[字号:]

“9月1日,300万元贷款顺利到账,这笔资金真是‘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安徽丰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鸿滢看着银行到账信息,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下。此前,流动资金缺口使公司经营步履维艰。如今,在池州经开区财政金融局和中国工商银行池州平天湖支行的精准对接下,融资梗阻顺利打通,科创贷产品让企业发展重拾底气。
  这样的“雪中送炭”,在池州经开区并非个例。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用工、配套等各类难题,经开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生产要素保障和硬件设施配套,把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用真招实策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融资难是不少科技型企业的“共性痛点”,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资金链的稳定直接关系项目进展。安徽赛米安能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曾陷资金困境,经开区财政金融局得知情况后,迅速联合经开区商务科技局组建专项服务小组,开展融资对接。工作人员首先从企业资质提升入手,指导企业梳理技术成果、研发投入等核心资料,协助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拿到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不仅能享受税收优惠,更能为后续申请科技贷款打下基础,这是真正的‘ 授人以渔’。”企业负责人廖勇志说。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那么员工就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手脚”。随着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经开区多家企业因产能扩张遭遇“招工难”。安徽芯宇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新上产线即将投产,20余名技术工人的缺口让副总经理侯发军愁眉不展。
  经开区党群工作局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用工保障快速响应机制”。一方面,联动多家人力资源机构上门摸排岗位需求,了解技能标准、薪资待遇等关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池州市零工大市场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企业走进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招聘网络。短短一周内,23名符合要求的员工陆续到岗,新产线如期启动调试。“从反映问题到解决缺口,前后不到10天,这样的服务效率超出预期。”侯发军对经开区的用工保障服务赞不绝口。
  企业发展既要“引得进”人才,更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人才留得住。恒峰锐(池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的员工,曾因园区公租房装修暂时搬至金实公寓,每天面临远距离通勤的不便。“员工的通勤问题,就是企业的生产问题,必须快速解决。”安徽平天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会同经开区建设局迅速响应,积极申请开通园区临时公交,7月21日,这条承载着企业员工期待的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让大家上下班变得轻松便捷。“以前上班要转两趟车,现在出门就能坐上公交,十几分钟就到厂区,太方便了!”恒峰锐(池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员工张星火说。据了解,该临时公交线路将持续运营至公租房装修完成,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生产要素有保障,硬件配套更要“ 跟得上”。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稳定供应,是生产经营的“生命线”。安徽海明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曾因变压器未及时安装,不仅影响设备调试,还无法进行二次消防验收,项目进展严重受阻。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得知后,立即到现场与安徽平天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沟通协调,迅速启动变压器招投标及安装工作,很快设备通电,企业项目顺利推进。
  从融资对接的“精准滴灌”到用工保障的“靶向发力”,从通勤服务的“暖心举措”到基础设施的“高效推进”,经开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企业的“问题清单”变成服务的“履职清单”。一个个难题的解决,一次次服务的升级,不仅让企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更让经开区成为新兴产业集聚的“强磁场”、企业成长的“沃土良田”。“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生产要素保障体系,升级硬件设施配套,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坚实的支撑,助力企业逐梦前行,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纪林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