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从“看风景”到“享体验”
九华山风景区:文旅升级激发消费新活力

作者:记者 汪玉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27 08:23
[字号:默认超大]

古村石板路上游人悠然踱步,非遗工坊里香囊飘香,民宿庭院中茶香袅袅,素食馆内食客盈门……初冬的九华山,文化与生活交织,传统与现代交融,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文旅新图景。
  今年以来,九华山风景区锚定“非遗‘活化’、民宿提质、美食出圈”三大方向,持续激发消费潜能。前三季度,风景区接待游客858.6万人次,同比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居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9.1%。游客正从“看风景”转向“享体验”,九华之旅愈发有趣。
  非遗活态传承:
  让文化从“静赏”到“亲享”
  暖阳照耀下的九华乡老田吴村,古村落韵味十足。吴氏宗祠旁的玖隐山房非遗工坊内,主理人周敏正指导游客制作古法香囊。“选喜欢的香料,配出自己喜欢的香味,闻起来是不是很舒服?”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桌上整齐摆满纯手工制作的护手霜、香膏和唇膏,素雅包装中透着草本清香。“带回去送朋友,有文化味还实用,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00后”游客徐曼丽试闻后当即下单。
  周敏介绍,工坊产品涵盖5大类、近100个品种,全部采用本地草本植物和传统非遗技艺制作。开业近两年来,不少游客变成“回头客”,常通过微信复购。
  漫步老田村,文艺小店随处可见。老田村党总支书记吴朝华介绍:“目前村里已有4家非遗工坊。这些小店生意红火既靠原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也得益于文旅活动引流。”每晚“兄弟板龙”准时巡游,生动展示老田吴村的非遗传统;村口水口处还开设了古村夜市还原烟火气,让游客既能看又能参与。
  今年以来,九华山风景区全面推进“ 非遗+”模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文旅新场景。桃花演艺馆、瞬息魔方沉浸剧场、乡村自媒体社群等新业态接连亮相,不断丰富游客体验。
  与此同时,风景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开发地质探秘、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等10余条特色线路,举办非遗展演、古村夜市等各类文旅活动50余场次。如今的九华山,文化已经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创意产品。
  民宿提质升级:
  从“落脚之处”到“旅居之所”
  午后的九华乡柯村村,河滩悦色民宿后院里,几位游客正围坐烧烤、煮茶,尽享惬意时光。民宿主理人黄万君曾开了20余年饭店,随着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周边环境提升,他果断转型做民宿。“我们不仅房间观景好,还留足公共空间,游客能下河玩水、在庭院发呆。”黄万君说。
  记者看到,民宿配备30个免费车位及充电桩,每间客房都有阳台可远眺狮子峰景点。厨房由专业大厨与本地乡厨搭档,既能做江浙菜,也能烹制九华土菜。自年初开业以来,民宿营收已突破150万元。
  而在九华镇,小张家文艺民宿则走“精细化服务”路线。经过专业培训的管家不仅能提供一对一接待,还能根据游客兴趣定制游览路线,喜欢徒步的推荐天台峰线,偏爱文化的安排到老街逛博物馆……“我们不只是房东,更是导游和旅行顾问。”民宿主理人张鹏说。
  推动民宿提档提质,风景区不仅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引导,而且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支持——组织民宿从业人员参加省、市旅游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开设多期培训班培训400余人次;制定《九华山风景区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食材采购到宣传营销全流程明确了13项负面清单。同时,对获评省级以上金银牌民宿的给予1万至10万元奖励。目前,风景区注册民宿达857户,建成国家丙级民宿4家、省级金牌民宿59家,形成2条集聚带、9个集聚区。前三季度,接待过夜游客161.3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民宿成为夜间经济和深度游的重要载体。
  美食破圈出彩:
  以“味觉IP”带火“舌尖消费”
  九华镇九华街的芙蓉路上,德克士素食馆里坐满了食客。菜单上的“植养烟烤牛若煲”“椰香咖喱鸡若饭”形似荤菜,实则由植物蛋白制成。“咬下去有牛肉的纤维感,却更清爽。”游客汪璟边吃边拍照,准备分享到社交平台。这家今年4月开业的素食馆,日均接待超500人次。20多种菜品中,汉堡类最受欢迎,成为年轻游客“打卡”首选。
  山下的九华山中心大酒店素食餐厅,则突出文化仪式感,推出“素心套餐”“祈愿套餐”两个套餐。顾客进门先“ 沐手”,再扫码点选套餐,“素心套餐”“ 祈愿套餐”分别定价39元和59元,共有36道仿荤名菜、养生菌汤、禅意点心等菜品可供挑选,兼顾口味与意境。酒店副总经理罗东介绍,今年以来餐厅日均接待近200人,高峰时期日营收超过2万元。
  去年,“九华山素食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酒店以此为核心IP,梳理九华素食的历史脉络与烹饪技艺,推动菜品创新。不久前,厨师团队还在“超级皖”美食争霸赛(黄山站)中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让九华素食火爆出圈。
  柯村新街的九华一楼酒店,则把本地特产黄精做成了“黄精宴”。“以前只有“清炒黄精”,现在整桌都是黄精做的菜。”店主吴贵城指着后厨的菜品介绍,黄精、石耳等药食同源食材成了主角。不少游客用餐后当场购买黄精礼盒,还有人添加微信长期订购,今年仅“黄精宴”一项营收就突破30万元。
  依托特色美食资源,风景区推出“寻味九华”美食旅游线路2条,策划“荤年素年”“九华黄精”“九华素斋”等10个主题美食故事,开发黄精茶、石耳酱、素斋点心等30余种特色农产品,让游客“吃完还要兜着走”。
  今年前三季度,九华山风景区限上零售业、餐饮业销售额累计分别增长91.2%、20.3%,美食正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更要让他们‘走了还想来’。”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处副处长马乐表示,将深化“文旅+科技+美食+住宿+智慧旅游”融合,打造数字化沉浸式场景,开发九华黄精主题非遗美食套餐,新增亲子民宿、康养旅居产品,完善AI导览,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便捷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