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江南集中区:向土地要效益 以“亩均”论英雄

作者:记者 鲍勇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25 08:14
[字号:默认超大]

江南集中区新材料产业园及周边园区俯瞰图(江南集中区管委会供图)。

一个工业园区不靠“拼土地”“铺摊子”,如何实现发展提质?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以下简称“江南集中区”)以“亩均效益”作答。
  近日,江南集中区获评2025年省级亩均效益领跑经济开发区,这是对该园区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为突破口,打出“腾笼换鸟”“向天要地”“工业上楼”“零增地技改”组合拳,促进园区经济“质效双升”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江南集中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约10%,亩均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370.7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542.53万元。“亩均论英雄”让有限的土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腾笼换鸟”:
  唤醒“沉睡”土地
  初冬江畔,寒风阵阵,但江南集中区内皖江路与乐山路交汇处的安徽浩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端铜杆项目现场依旧热火朝天。一期4栋厂房拔地而起,二期钢结构施工紧锣密鼓。这片114亩土地曾闲置多年,如今在园区管委会的推动下“重获新生”。安徽浩源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铝基新材料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拿下这块地并成立浩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高端铜杆产品线。8栋厂房主体建设有望年底完成,明年初设备即可进场。
  这是江南集中区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有限土地资源、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园区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有偿收回、重组嫁接等方式,加快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充分保障优质项目用地需求。2024年以来,共盘活低效用地512亩,浩镁金属、浩鑫铝业、万峰铝业二期等一批优质项目在被“唤醒”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向天要地”:
  释放土地效益
  一亩地能创造多大价值?在安徽炜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炜烽电子”),这个答案很快会变成近1000万元的产值和30万元以上的税收。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纺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生产的企业,炜烽电子自2019年投产以来一直保持年产值10%—15%的增幅。占地22亩的新厂区一期7层厂房内,冲压、组装、研发、仓储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项目建设容积率突破1.8。“我们不盲目圈地,而是向天空要效益。”该公司董事长周文算了一笔账:将节省下来的用地成本投入到产品研发中,2-3年内公司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届时亩均税收可达30万元以上。
  “2022年,集中区制定《提高产业用地开发强度四项举措实施方案》,明确将主导产业容积率提至1.4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更要求不低于2.0。”江南集中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工作人员朱长乐介绍,政策引导下,园区产业用地开发强度进一步提升,目前皖能江南电子信息产业园、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众飞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容积率已达2.0,土地效益成倍释放。
  “工业上楼”:
  形成产业生态闭环
  安徽神马半导体有限公司占据A3栋1-3层,安徽恒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扎根”4-5层;对面的C2栋,安徽三匹马半导体有限公司与安徽芯源半导体有限公司比邻而居;C3栋的安徽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D灯珠,可直接运至邻楼企业加工成显示器件。在江南集中区科技孵化园,光显产业链企业“抱团取暖”,已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生态闭环。这样的集聚效应在江南集中区新能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皖能江南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地也在逐步显现。
  “精选关联企业入驻标房,既消化了存量厂房,又强化了产业链协作。”江南集中区产业发展(招商)部招商服务科负责人储余兵介绍,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在管委会自建园区及收购园区的国有多层厂房集约发展,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土地资源紧张难题迎刃而解,亩均效益持续攀升。
  “零增地技改”:
  点燃“内涵增长”新引擎
  未新增一亩地,产值却增长了35% 。今年,安徽加多利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AI技术,以“数”“智”赋能转型升级,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这是江南集中区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大力推动企业由“平面扩张”转向“内涵增长”的缩影。“我们锚定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新赛道’,引导企业在原有土地和厂房实施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发展转型,帮助他们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江南集中区产业发展(招商)部经济运行科负责人王生田介绍,近3年,园区已引导34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6亿元。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让企业在原有土地焕发新的活力。
  “亩均效益”的标尺,量出了土地“含金量”,更量出了发展新高度。从“腾笼换鸟”到“向天要地”,从“工业上楼”到“零增地技改”,江南集中区以“精耕细作”理念做活用地文章,走出了一条“小而精、高而强”的发展新路,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