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石台县横渡镇香口村秋浦河段风光航拍。 通讯员 许友兰 摄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牯牛降景区5A创建步伐加快,富硒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初冬的石台,热力四射、活力迸发。曾经,有三大考题摆在这座山城面前:“如何破解山区县发展路径依赖?”“怎样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如何实现县域能级与产业质效双提升?”如今,眼前一幕幕蓬勃向上的实干景象,仿佛给出了答案——石台,奋勇向前!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石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对标省委“创新之问”要求,坚持“11345”总体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特色县定位,坚定以全域旅游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抓好动能大转换、能级大提升、产业大发展行动,全力争当绿色转型示范、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实干争先创业先锋,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环境美、特色发展产业美、城乡共进融合美、民生保障生活美、社会和谐乡风美的新阶段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创新驱动 产业提质
细数石台闪光点,一组亮眼标签格外引人瞩目: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99%的土地富(含)“硒”;全国首批9个“中国天然氧吧”之一,大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每立方厘米达6000-14000个……毫无疑问,“富硒”与“负氧”两大特色资源,正是石台最核心的发展优势、最鲜明的地域名片。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石台县牢牢抓住创新这把“金钥匙”,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富硒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富硒乡村旅游、富硒农业、特色硒泉三大业态,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持续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
在东隆汇泉富硒水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源自地下200米深层的富硒泉水经12道过滤工序变身瓶装饮品,企业负责人鲍建英说:“在县里帮助下,我们加大资金投入、工艺升级、设备更新,现在每天产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两倍,将如期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前,石台县正紧紧围绕“检验检测、研发、转化、孵化”四个功能定位全力推进省级特色产研院等科技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富硒产业链共性问题、“卡脖子”环节和企业重大技术需求,采用“周末工程师”“季度顾问”模式,柔性引进安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12支专家团队,针对硒茶、硒泉、硒米等细分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平台赋能、科技创新,推进全县富硒产业上规模、技术上台阶、产品高附加值,为打造百亿级以上富硒产业集群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石台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陈文忠说。目前,石台已培育220家硒产业经营主体,开发出硒茶、硒米、硒泉等8大类100余项硒产品,全县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4亿元。
面向未来,石台产业创新之路不会止步。“我们将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陈文忠表示:在传统产业升级上,重点支持现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围绕文旅创意、富硒功能食品、健康医疗养老、新能源等领域,谋划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推动实现聚集发展;在未来产业布局上,瞄准低空经济、储能等前沿领域,在牯牛降、仙寓山、秋浦河等重点景区划定低空飞行体验带,引进无人机观光设备,打造“空中看石台”精品航线,形成“景区+低空”深度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石台还制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32.7亿元,通过培育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建好用好生态硒都会客厅和农特产品集中展示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富硒产业深度融合。
项目支撑 动能升级
前不久,随着最后一层填料碾压完成,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顺利填筑至设计高程,标志着工程完成关键节点目标。“我们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紧施工,不久的将来‘高山出平湖’即将梦想成真。”项目技术人员万发平说。石台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石台县最大单体投资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80亿元,有望2027年并网发电,将成为长三角重要绿色能源基地。与此同时,石台牯牛降·北麓湾文旅康养综合体、贡溪水库、S36宣东高速、非金属矿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将为石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重大项目是扩大内需的“压舱石”,“十四五”以来,石台县把谋划、实施大项目、好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但是大项目是等不来、送不来、要不来的,随着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招商引资质效双升?石台县创新“顾问+小分队+乡镇+平台公司”联动招商机制,绘制“ 一产业一图谱”,深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四招联动”,引进落地更多优质项目,壮大产业规模。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打造务“石”高效营商环境品牌,完善“四个服务”矩阵工作机制,常态化举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落实企业诉求“挂号制”,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我们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提升招商实效和落地效率。”石台县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舒慧珺说,现在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平均时间已缩短至30天。
国庆前夕,大型行浸式实景舞剧《天降仙缘》在牯牛降景区林间溪畔首演,以皖南山水为天然舞台,串联“诗黛”与“阿牛哥”的传奇爱情,将民间传说、仙侠元素与景区奇峰秀水深度融合,吸引众多游客打卡。鱼龙洞景区通过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4幕投影,新增智能轨道龙船,实现由传统观光旅游向裸眼3D沉浸式体验转变,深受游客喜爱。令人关注的是,上个月,牯牛降景区宣布闭园改造,向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发起冲刺… …
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石台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当前,石台围绕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目标,聚力推进牯牛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寓山富硒康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秋浦河·大龙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等工作,推动景区能级大提升,构建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格局,因地制宜聚焦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四新业态”,打造休闲、度假、康养、疗愈新场景,做大票根经济、银发经济、研学经济,加快发展固本抗衰、自然疗愈、文化养心等消费新模式,丰富优质旅游供给,促进景区与乡村之间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联动发展。“我们将全面参与环九华山最美风景道建设,打造石台精品线路,培育一批展现石台特色的文旅融合新业态,深入实施‘诗河仙山’文化基因解码赋能工程,深耕长三角客源市场,不断提升石台文旅产品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全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石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莹莹说。
城乡共进 民生幸福
民生是幸福之基。让创新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石台一直很拼。“小区改造后环境变美了,新增了停车场、健身设施,住着很舒心。”石台老城区居民郑红一席话,道出了城乡融合发展带给群众的民生温度。石台围绕“小县大城”建设,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景城一体”,统筹推进城市规划、更新、治理、运营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我们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步伐,突出老城品质提升、新区能级跃升,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分步实施老化管网更新,稳步推进城区公厕、口袋公园、景观小品、休憩点、停车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加快补齐设施短板。”石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沈曦表示,石台县还推动“智慧石台”、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县城和重点集镇区能级大提升。
构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乡村是重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石台县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县域特色,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优育强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优茶叶、粮油、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一体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全力打造贯穿南北的秋浦河风景廊道和东西农文旅融合2条风景线,力争到2027年率先创建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破解居民收入增长慢难题?石台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围绕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百业+文旅”和“文旅+百业”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优先支持脱贫人口就业,并同步实施好困难群体监测帮扶工作,全面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石台县从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破题,挖掘放大“生态硒都、天然氧吧”资源优势,布局打造牯牛降、白石岭、秋浦河、仙寓山等疗愈康养因子场景,加快推动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游转型升级。南京游客李桂平每年都会来到仙寓镇大山村进行康养度假,这两年他发现山里不仅环境越来越好,而且设施也越来越高级。近年来,石台县相继引进瑞昶・硒源等高端度假酒店,银发一族来到大山村可以享受到更高水准的康养体验。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年9月,石台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号召,全县上下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奋力往前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特色县、加快建设新阶段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石台县委书记、县长张勇表示:“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石台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全力答好‘创新之问’石台答卷,奋力开创石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池州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