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贵池区林业局自然保护站工作人员刘旭林、朱俊会同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深入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张网捕鸟等违法行为。“大家齐心协力,就是为了让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好,让候鸟能安全觅食、停歇、越冬。”刘旭林说。
池州境内森林繁茂、湿地广布,是安徽省候鸟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我市现有脊椎动物5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1种,是安徽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市始终将野生动物保护置于生态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野生动物营造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全力守护生物多样性。
今年以来,市林业局联合市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清风行动2025”“春季护鸟专项行动”等系列执法活动,累计出动巡护人员3037人次,排查重点区域210处,查处野生动物案件16起,收缴非法猎具188个、野生动物54只。针对林农、菜农使用丝网保护农田、菜园驱逐鸟类而造成鸟类伤亡问题,市林业局集中采购一批护农驱鸟彩带,发至基层林业站。在日常检查中,巡护人员累计拆除违规护农鸟网175张,发放护农驱鸟带50千米。
除了强化日常巡查,市林业局还创新方式,建立野生动物保护义务监督员工作机制,让更多人从保护动物的“旁观者”变成了“守护者”。
秋冬之际,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连日来,市野生动物保护义务监督员汪湜奔走于各湿地保护区,监测湿地水位、查看栖息环境、检查食物状况,顺道排查非法下网等违法行为。他笑称:“我就是‘民间哨兵’,专门收集偷捕、盗猎线索,为执法部门‘补位’。”
2024年,市林业局首次聘请7名民间野生动物保护义务监督员,及时发现并报告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在升金湖、十八索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保护野生动物,仅靠部门和志愿者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今年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零野味过新年”、野生动植物日宣传等活动,分发各类宣传单页2万余份,发送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短信100万条。同时,录制《池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告知书》音频,通过农村广播定时播放,并与510个涉林行政村签订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承诺书,打通保护管理“最后一公里”。
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池州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明显提高。10月27日早晨,市民叶女士路过天堂湖公园时,在草丛中发现一只草鸮幼鸟,立即拨打求助电话。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负责人姚宏明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叶女士,并嘱咐她先将幼鸟带回家中。不到半小时,姚宏明赶到叶女士家,将幼鸟带回救护站悉心照料。“多亏了广大市民的热心帮助,让不少野生动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收容救护站今年已救护野生动物40余种、130余只(头),其中凤头鹰、短尾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2只。”姚宏明说。
为了给候鸟等野生动物营造更适宜的栖息环境,我市还先后在十八索、升金湖等湿地保护区搭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对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进行全天候、立体化监测,实现保护区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显著提升管护效能。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市林业局林业自然保护站站长张亚萍表示:“ 我们将不断创新举措,持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让‘尊重自然、爱护生命’的理念深植人心,共绘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