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贵池:锚定“两新一装”集聚发展动能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钱雪梅 通讯员 孙梦晨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3 08:17
[字体:]


图为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有序吊运铜卷半成品进行下一道轧制工序。记者 吴骏 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贵池区围绕“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的战略定位,深耕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两新一装”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
  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贵池区“两新一装”产业链日趋完善,有力带动园区经济扩量提质增效。该区连续3年荣膺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2024年,“两新一装”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50亿元。2025年上半年,“两新一装”产业产值257.4亿元,同比增长10.3%。
  新材料产业:
  多点支撑 集群发展
  走进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池新材料”)的生产车间,铜板带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人们紧盯操作屏,为一批发往广东的紧急订单加班赶货。
  每天,近200吨高精度铜板带从这里发出,运往全国各地以及越南、日本、土耳其、美国等海外市场。车间一角,工人正紧锣密鼓安装一台价值3000多万元的气垫炉,投用后,将助力企业生产出品质更高、规格更丰富的高端铜板带,为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铜加工企业到高端新材料供应商,我们靠的是工艺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三驾马车’。”公司董事长助理郭春云介绍,自2022年投产以来,企业产值以年均超20%的增速攀升,2024年达3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2029年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向百亿产值目标冲刺。
  金池新材料的快速发展,串联起一条韧性强劲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链:上游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原材料直供,下游为池州起帆电缆有限公司、安徽安坤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产品,还带动了安徽金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池州高新区并扩建二期项目。目前,金池新材料已联合本地多家企业成立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协会,推动企业间技术共享、人才共育,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产业共生生态。
  放眼整个贵池区,新材料产业已构建起以铜基、铝(镁)基、钙基、碳基“四基”为核心的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了以金池新材料、起帆电缆、友进冠华为龙头的铜基材料产业集群;以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和池州市伟宏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铝基材料产业集群;以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池州市中一矿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钙基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安徽中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20万吨竹炭基新材料产业园和池州华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池州华清高科镁基新材料及表面处理产业园这两个代表性项目为开端的碳基、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共同搭建起贵池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今年,贵池区谋划编制新材料产业链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达584.0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2.0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58家新材料企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同比增长20.85%。前不久,贵池区铜铝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为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再添一块“金字招牌”。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创新突破 敢闯敢试
  产业进阶,“智造”为先。作为贵池区大力培育的“重头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在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设备、精密零部件、船舶海工装备领域突破垄断、制定标准、抢占市场,扛起区域产业升级的“硬核”担当。
  近日,在安徽力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光政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明星产品”。“我们生产的这台数控搓齿机,拥有20多项专利,它的行业标准是我们制定的。”作为贵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老兵”,力成智能深耕汽车零部件数控专用机床领域,每年投入不低于产值6%的经费用于研发,现已建成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八大系列共80多种数控装备产品,产品自动化搭载率超70% ,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20余项。其自主研发的数控搓齿机性能稳定,打破了国外垄断格局,不仅在长三角市场占有率超60%,还远销东南亚等地区。2025年,公司产值有望突破1.6亿元。
  创新,是力成智能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如今,“创新突破、敢闯敢试”已在贵池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蔚然成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围绕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全球视野“三全思路”和船舶造、修、检、拆及船舶服务“五大功能”,创新实施绿色制造强链、绿色船舶补链、绿色配套延链行动,建成全国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并开工建造首艘以液化天然气(LNG)为动力的新能源货船;池州弥优机床有限公司攻克高精度滚珠丝杠副技术,打破日德技术垄断,将公差控制在微米级,其产品应用于航天精密仪器;池州市骏智机电有限公司新能源方形电池顶盖结构件日产能达30万件,市场占有率跻身全国前五……每个细分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故事,都彰显出贵池制造业的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贵池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设备、精密零部件、船舶海工装备等细分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集聚30多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近80亿元。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双向转化 动能澎湃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贵池区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与前沿赛道布局,推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化,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正上演着一根竹子的“高科技蜕变”。“毛竹进厂后,我们可以把它做成170多种竹制品,剩余70%的竹屑废料也能够做到‘吃干榨尽’,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绿色蒸汽和高品质竹炭。”公司副总经理杨德震介绍,以前,竹屑废料当废品卖,每吨只能卖两三百元,现在5吨竹屑可生产一吨竹炭和数吨蒸汽,综合产值达4000元。而这还不是终点,竹炭经精深加工,还可制成高端生物质活性炭,价值再次翻番,产品畅销全球。
  这条“吃干榨净”的产业链,是贵池区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如今,鸿叶集团的绿色发展模式正被推广至全国各地。该集团联合中车集团山东公司成立了安徽中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在池州设立全国分布式绿色低碳智能循环产业园总部基地,计划到2030年在全国建成50个产业园,年利用毛竹200万吨以上。目前,黄山、六安、宣城、安庆等地的产业园已落地,年内多个项目即将投产;四川、广东、湖南等省外产业园筹建工作也已启动。
  不止竹产业独树一帜,贵池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布局早已多点开花。新能源领域,先进光伏产业链持续壮大,新型储能产业链加快布局,融峰新能源1GWh储能工厂、共享混合储能调频电站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节能环保领域,池州高新区围绕锂电池综合利用、竹产业等产业链引进重点项目,并依托艾可蓝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和先进环保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创新驱动的集群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贵池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已集聚企业26家,年产值超130亿元。今年以来,该区新引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3.2亿元,新开工项目1个。新投产项目2个,总投资13.02亿元。绿色低碳,正成为贵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贵池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区重点项目协调管理处主任杜守志介绍,未来,贵池区将紧紧围绕“两新一装”主导产业,在融资支持、用地指标保障、能耗配额分配等关键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强化产业间的协调联动与配套协作,充分放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完善集群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助力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