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共建共享全国文明城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山里的“健康守护者”
— —记石台县七都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蒋作友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盛文鹏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2 08:17
[字体:]

基层医疗服务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石台县七都镇,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扎根深山数十载,医术扎实赢得百姓信赖;他义务驾驶救护车九年,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他就是七都镇中心卫生院西医全科医生蒋作友。今年6月,他当选“池州好人”。
  新棚村位于七都镇海拔700米的深山峡谷中,道路崎岖,重峦叠嶂,曾是皖南红军总医院所在地。1977年,蒋作友出生在这里,从小就受红色故事熏陶,在他心里埋下了“想当一名服务百姓的好医生”的种子。
  1995年,中专毕业的他谢绝了实习医院的挽留,毅然回到新棚村当了一名村医。彼时的新棚村,离镇上最近的医院有29公里,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曾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村民出行交通全靠几辆破旧的三轮车,胆小者不敢坐,头疼脑热只得硬扛,因延误治疗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看到这一切的蒋作友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一边钻研医疗技术,一边苦练骑行技术,因为“上门服务,既得有好医术,也得有好脚力。”
  在新棚村的15年里,蒋作友骑坏了1辆自行车和4辆摩托车,足迹遍布深山,行程达数十万公里,服务范围甚至辐射到邻近的黄山黟县多个村落。
  2003年7月的一个深夜,蒋作友接到黄山黟县柯村镇三合村村民汪有根的求救电话:孩子高烧抽筋,情况危急。蒋作友立刻背起药箱骑着摩托车出发。行至一条河流时,摩托车后轮突然陷入松软的河床。前几日暴雨过后,河水尚未退去,他急着赶路竟忘了这茬。眼看湍急的河水即将漫过车身,蒋作友当机立断,背着药箱跳车,眼睁睁看着摩托车被洪水冲走。蹚水过河后,他徒步半小时赶到患者家,顾不上浑身湿透,立即打针、输液、物理降温。因救治及时,孩子转危为安。
  2010年,蒋作友到七都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担子更重了,脚步也更勤了。七都村村民沈跃龙不慎从10米多高的屋顶跌落,导致脊椎骨折。花光几十万元医药费出院后,他腰部以下功能全失、长期卧床,臀部、脚后跟等部位出现大面积褥疮,精神萎靡,甚至念叨“不想治了,不拖累家人”。
  沈跃龙的爱人沈玉霞急得给蒋作友打电话求助。蒋作友带着出诊箱及时赶到,一边安抚患者,一边戴好口罩检查伤口,当即清洗、消毒、上药,更换导尿管。他还手把手教沈玉霞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按摩等护理知识,自己则每隔一天来换一次药。就这样风雨无阻地坚持了3个多月,患者的褥疮奇迹般痊愈了。看到丈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沈玉霞逢人便夸:“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
  七都镇距石台县城近50公里,山高路窄弯道多,交通事故频发。“以前等120救护车赶来,黄金救治时间往往就错过了。”蒋作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5年,爱心单位向七都镇中心卫生院捐赠了一辆救护车,却缺少专业驾驶员。蒋作友主动请缨,多了个“ 救护车义务驾驶员”的身份。从此,只要有交通事故,交警第一时间联系他,他总能带着护士火速赶到现场:一边抢救,一边将重症患者转运至县医院。
  今年4月16日9时40分,蒋作友接到市120急救中心指令,七都镇黄河村有一村民骑车前往镇上办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接到指令后,他立马带上护士,驾驶救护车火速前往事发地点。9时53分,到达事故现场。此时,患者已陷入昏迷,生命危在旦夕。蒋作友对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后,迅速和路人一起将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石台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10时50分,安全到达石台县人民医院,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9年里,蒋作友转移了多少危重病号,让多少人转危为安,他已经记不清了。“去年卫生院有了新救护车和专业驾驶员,但驾驶员休息时,我还得顶上。”蒋作友说,每当看到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所有苦累都烟消云散。
  今年3月,蒋作友获评2024年“ 最美石台人”,6月又荣获“池州好人”称号。面对荣誉,蒋作友表示:“我是一名党员,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工作,我只是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多为他们着想罢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