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石台:生态优势涌“活水” 产业发展势正酣

阅读次数: 作者:通讯员 江雪飞 徐敏可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08:19
[字体:]

在石台县,新兴的硒泉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里99%的土地浸润在“硒”的滋养中,84.68%的森林覆盖率织就绿色锦缎, 18亿立方米的年水资源蕴藏量让该县人均水资源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作为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石台正以 “富硒、负氧”两大特色资源为钥匙,打开了生态优势向经济动能转化的大门,让潺潺泉水变成了富民强县的“活水”。
  夏日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海苍翠间,安徽檀泉硒饮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瓶瓶富硒山泉水在生产线上有序流动,封装成箱后将发往北京。该公司董事长檀有庆介绍,目前公司拥有全自动无菌灌装瓶装水生产线和桶装水生产线两条,日产能达400吨,订单源源不断。“我们的水源地在牯牛降原始森林内,取水点的海拔是930米,水质清甜甘冽,富含硒、锶、钾、钠、钙、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矿物质。”檀有庆自豪地说。
  依托石台县的生态优势,安徽檀泉硒饮品有限公司发展迅速。公司在采用传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臭氧监控,并运用进口紫外线杀菌技术,实现水产品品质双重保险。“石台的好山好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政府的大力扶持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项目审批到市场推广,政府都给予了极大帮助。”檀有庆表示。
  在销售方面,该公司产品畅销长三角及周边地区,还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让更多人尝到了石台的生态味道。今年,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富硒山泉水产值2000万元。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目前,公司新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其扩建项目采用“工业+旅游”创新模式,建设内容涵盖硒泉生产区、水源地保护区、观光旅游体验区,科学研发及水文化科普区等。新建的厂房预计8月底竣工、10月底投入运营,将新增2条生产线,檀有庆信心十足地说:“满负荷生产,年产量可达30万吨,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样在硒泉产业中崭露头角的还有安徽硒泰食品有限公司,这家位于“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村的企业,也是目前该县唯一一家规上水企,通过数智化改造,实现了产能和品质的双提升。
  在改造后的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生产全过程,从水处理到灌装、包装,每一道工序都在精准控制下有序进行。据该公司法人陈庆德介绍,今年初公司投资900万元对设备和厂房进行了全面升级,成效显著。小瓶水生产线产能从每小时8000瓶提升至18000瓶,5升装生产线产能从每小时1000瓶提升至1800瓶。“我们现在的日产能约200吨,日产值30万元。”陈庆德说,公司引进的先进水处理和灌装设备实现了取水、灭菌、过滤、灌装等15道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全程无菌操作,确保了产品质量。
  在产能提升的同时,该公司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全面升级。陈庆德表示,技改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优化了水处理工艺和灌装车间卫生环境,让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更上一层楼。“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硒泉品牌,让石台的硒泉走向全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计划扩建二期项目,新增1万平方米厂房,以进一步提升产能,拓展市场。
  硒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村民汪玉娟是仙寓镇人,在安徽硒泰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已有4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收入也不错,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汪玉娟说。像汪玉娟这样的本地员工,在上述两家企业中还有很多,硒泉产业已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石台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水资源有序开发,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链建设和品牌宣传,引进瓶坯瓶盖生产线、包装生产线以及物流等配套企业,持续走进芜湖、上海、南京等城市进行现场推介、展销,在政企携手共进下,合理开发资源,提升产品质量,打响品牌。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已注册登记硒泉企业14家,其中11家投入生产运营。2024年,全县硒泉产业综合产值达1.48亿元,同比增长20.3%,发展势头迅猛。
  “只有保护好水源,才能保证硒泉的品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舒志勇表示,该县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驱动生产提质、数字营销打开市场空间、产业链延伸创造新价值、政企协同培育产业生态,力争尽快实现硒泉产业综合产值3亿元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