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上旬 皖中解放区改为皖江解放区。新四军第七师经过艰苦奋战,解放区的边沿由江北向东伸至江埔,江南向东伸至芜湖、当涂、宣城、南陵,向西伸至青阳、贵池、东流、至德及江西彭泽县境。为适应形势要求,中共皖中区党委决定,将区党委改称皖江区党委,皖中行政公署改为皖江行政公署,皖中参议会改称皖江参议会,皖中军区改为皖江军区。
1月 驻贵池观前斗龙山日本士兵文子叔携枪向贵东游击大队投诚。
1月 国民党洋湖通讯站全体人员起义参加新四军。
2月25日 新四军七师沿江团和五师挺进十八团捣毁经常与新四军作对的驻苏村畈国民党至德县政府及地方反动武装。
2月前后 中共贵桐县委将开辟工作重点转移到贵池唐田、吴田、蛟口一带,发展新区。为巩固贵池西部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区域,县委决定成立中共一(晏塘)、二(洪铺)、三(高髻岭)区工作委员会。
2月 国民党军队组织青阳等地7个团万余兵力向铜繁青新四军皖南支队发动进攻。其范围东起繁昌新林埠,西至铜青边境茗山冲,号称“八十里大清剿”。皖南支队在水龙山(南陵)、笔架山(青阳)一线,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
2月—3月 中共贵桐县委决定成立中共贵石工委开辟南部地区。
3月 中共贵桐县委、晏塘区委组织当地农民协会与三万圩公司董事会交涉,达成由三万圩公司租佃土地、借贷种子和生产工具,让长期流浪于这里的大批江北移民开垦800亩芦苇滩田的协议。
4月 沿江团一营一连拔除贵池馒头山、下清溪等日伪据点。5月16日,沿江团五连副连长孔德华率队袭击东流青山(今东流镇长安村青山组)日军据点,击毙一批顽抗日军,俘伪军数十人。
(下转6版) (上接1版)
5月 驻贵池观前日军士兵伊尼达携轻机枪向新四军投诚。
5月 中共蛟口区委根据贵桐县委指示,领导民众开垦黄湓圩。
7月 马田、花山区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7月 童埠河边茅坦附近日军据点日军伍长国正宪郎携枪向童埠区投降。
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宣告“对日战争已处于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全国性的反攻。池州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积极响应。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休战”。但盘踞在池州的侵华日军,受其南京总部节制,拒绝新四军受降。
8月下旬 池州各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至德县城尧渡举行群众庆祝大会;东流县各界群众纷纷集会,并演戏两天;贵池、青阳、石埭城乡张灯结彩,燃放鞭炮,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9月21日 中共皖南地委、皖南专署和皖南支队主要领导分别向党政军领导骨干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从思想、组织、物资等方面进行北撤准备。
9月下旬 池州境内的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和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及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党政军人员奉命先后撤至长江以北。沿江团编入新四军七师二十一旅。
9月底 新四军北撤后池州仍保留部分中共地下组织。分别是中共青阳县常备队秘密支部、中共杨田支部、中共盘台交通站支部。同时在铜青南地区留有2个武工队。
秋 贵西高髻岭区进步士绅、当地塾师王渐石(王凌)出席新四军在无为县召开的皖江区参议会会议。
10月1日 皖江区党委、新四军七师贯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的指示,在北撤途中决定,选派新四军七师皖南支队第三团政委杨明、营长查富德等率领3个连、297人返回皖南沿江地区坚持斗争。10月4日,南返部队乘船南渡,当晚在铜陵繁昌交界的十里场登岸。
10月9日 杨明率领南返部队与朱农、陈爱曦、陈尚和等南返地方干部在铜陵县顺安城山冲会合。朱农传达中共华中分局指示,决定由杨明、王文石、朱农、陈爱曦组成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杨明任书记。领导皖南铜(陵)、南(陵)、青(阳)、繁(昌)、芜(湖)等沿江数县的军事政治斗争。
10月10日 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在铜陵顺安城山脚下的庵门口肖村召开会议。正式宣布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成立及组成人员分工。分析形势,研究和部署坚持沿江斗争的任务。
10月 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将返回皖南军政人员和原留守人员共400余人进行整编。部队整编后番号为“皖南人民自卫军”,设总队部,杨明为政委,查富德为副总队长,钱秋育为政治处主任。11月,皖南人民自卫军改称铜青南繁总队,
12月上旬 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决定主力部队撤离铜陵,进入黄山山脉与胡明部会师,开展游击斗争。
12月上中旬 国民党反动武装反攻倒算。国民党川军四十四军所属一五○师、一六二师开进皖南的铜陵、贵池、青阳等县,叫嚣“三个月内消灭共军”。他们伙同国民党地方武装,以“收复失地”为由,破坏根据地的党组织和民主政权,组织特务、劣绅和反动地主反攻倒算,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威胁革命家属。
12月底 铜青南繁总队与坚持皖南山区的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书记胡明领导的300多人游击武装,在泾县和太平边界的樵山会合后,改编为皖南新四军沿江总队。辖3个连和铜青南游击大队及南繁芜游击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