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专栏 > 新时代 好少年

池州市首届“十佳孝心少年”——石台县徐净雲

阅读次数: 17601 信息来源:池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 2017-12-01 15:59
[字体:]

徐净雲来自石台县仁里镇缘溪村,1997年出生,是石台中学高一(3)班一名普通学生,也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在学校里,她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家中,她孝敬长辈,尊老爱幼。

  徐净雲曾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她,一家其乐融融,可是2006年10月28日这一天,命运却无由地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她的父亲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了。当时,姐姐正在读高二,而她在读小学四年级。听到如此恶耗,家人悲痛万分,家庭的顶梁柱不在了,家里一切开销,只有依靠净雲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支撑,她的经历岂是简单“辛酸”二字可以诠释的。但她是个懂事而又坚强的孩子,用山里女娃特有的倔强和坚强分担着母亲的忧愁和焦虑。在学校,她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课外书籍和复习资料上,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她也不忘捧一本书阅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提高学习成绩,希望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成就梦想,不让母亲担忧。

  徐净雲是个孝顺而又勤劳的孩子。每逢父亲祭日或清明节扫墓时,母亲的眼里总少不了些许泪光。一次在扫完墓后,母亲回到家后,一个人对着屋子发呆,默默地以手掩面哭泣着,小净雲轻轻走进房间,坐在母亲身旁,用手环住母亲说:“别哭了,爸爸在天上也不希望我们不开心呢!我们开开心心生活才是爸爸最大的愿望,我们都要生活得好好的,妈妈,您不要伤心了,好吗?”母亲听完,缓缓用手抹去泪水,笑了笑,是啊!不能老生活在悲痛中啊,作为母亲应该做得比女儿更好啊!在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女儿的孝顺和勤劳慢慢缓解了母亲心里的疼痛。在家里,她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母亲做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主动帮助妈妈做饭、洗碗、打扫卫生,但从没因家务劳动影响过学习,她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十点多。

  徐净雲是个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孩子。她知道自己能在校读书离不开邻里的帮助和老师的关爱,当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时,她慷慨解囊,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捐给那些身处灾难中的更需要帮助的人们,以此来回报社会,延续关爱,帮助他人。她深刻地体会到亲人们的一片苦心,尽量不让他们操心,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她时刻谨记老师的教诲,发奋苦读,立志成才,报答老师、家人和一切关心过她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徐净雲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缺少父爱而比别人差,反而觉得在苦难和逆境中使她成长了许多,即便是生活或学习中出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失败与挫折,她都能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也正因为这才培养了她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品格。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她爱劳动,无论脏活还是累活,她总是抢在前面干。她爱集体,每次大型活动都有着她活跃的身影,欢乐的笑声,她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同学们奉献,奉献自己的爱心,奉献自己的智慧。她先后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还多次在绘画、书法、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奖。她,堪称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她深信有理想就有动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终会摘取成功之果!

  如果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支歌,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那么,少年的心就是诗的韵律、歌的音符,是一个任你编织创造的童话世界,只有辛勤耕耘,顽强进取,才能创造美妙的旋律,实现辉煌的梦想。徐净雲犹如一支羽翼渐渐丰满的雏鹰,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就会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展翅翱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