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肩膀扛起的那片天
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是幸福家庭的源泉,从呱呱落地开始每一个成长进步都伴随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也应该是每一个天使从童年逐渐成长起来的梦幻般的黄金年代,但青阳县三中710班的张亚东同学,却用稚嫩的双肩早早就担起了照顾残疾在床的爸爸的重任。
2004年一场意外的车祸,张亚东的爸爸头部严重受伤,重度昏迷,医生宣判救活的可能性也是植物人。当年幼小的她和瘦弱的妈妈在医院的地板上打了两个月地铺,在妈妈的悉心照顾和真诚祈祷下,最终,爸爸奇迹般地苏醒了,命运为她们燃起了一丝希望之火。然而,爸爸却丧失记忆,神志不清,生活更是不能自理,并留下严重后遗症,智商跌至一个孩童的智力水平。家里顶梁柱倒了!天仿若要塌下来,全家处于奔溃的边缘。那一年?,张亚东仅仅4岁。
多少次,张亚东恐惧地望着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着的爸爸,不知道曾经山一样强壮经常把自己驮在肩上骑大马的爸爸怎么了,不知道爸爸那双曾写满满满父爱的双眼怎么了,变得如此陌生,甚至可怕。爸爸每次发病的时候,全身都在抽搐,眼中泛起血丝,表情狰狞痛苦,看得出来,爸爸在和死亡做斗争,在挣扎。妈妈心疼地哭了,张亚东也哭了,曾经那么多的幸福、开心和快乐全都远离了她。
在撕心的疼痛和彻底的绝望后,她和妈妈擦干眼泪,决定顶起属于她们的天空,撑起这个家。年幼的小亚东跟在妈妈的后面开始了负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妈妈为了多挣一点钱,起早贪黑的辛劳在田地间,到附近的工地打短工来补贴家用,小亚东也很听话懂事,妈妈照顾爸爸的时候,她在一旁看着也逐渐的做起了帮手,扫地、端水、拿药都是很娴熟准确的,日复一日的和妈妈一起精心照料着病患的爸爸,不离不弃!
就这样13岁的张亚东已经照顾爸爸9个年头了,小亚东也由小学升到了初中,可是帮爸爸擦洗、剪指甲、喂饭都成了她的必修课,放学后,她从不敢在外面玩耍,一回家就在爸爸的床前写作业,帮爸爸按摩,告诉爸爸学校发生的趣事。尽管爸爸不能和她正常的交流,但她坚信爸爸一定听得懂,她每次都握着爸爸的手不厌其烦地说,和爸爸分享在学校的欢乐,给爸爸看她获得的奖状,她发现,爸爸笑了,笑得很开心。爸爸虽然常年卧床,可是衣服、脸、身子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当初爸爸也是因为我和妈妈才出了车祸,现在他不能动了,妈妈要出去打工挣钱,我有责任在家里照顾好爸爸。”小亚东坚强地说。
十年来,妈妈任劳任怨,照顾爸爸起居,把她拉扯大。有时妈妈也会独自流泪,她总会用瘦小的身体抱住妈妈,用稚嫩的声音为妈妈唱歌:“阳光总在风雨后”,然后坚定地对妈妈说:“妈妈,阳光真的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时候她就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妈妈的心田。她曾经说过:“我不怕现在有多苦多累,因为我有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妈妈陪着我,虽然爸爸不会再知道怎么宠我疼我爱我了,只要看到爸爸我都会觉得幸福,因为我的家还是完整的。”
张亚东的老师们介绍,张亚东品学兼优,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她。只要力所能及,张亚东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全力地帮助,从不推辞拒绝。班里有些同学因为不理解家长,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时,她会耐心地劝导,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去引导他们,她的言行为同龄的孩子们树立了好的榜样,让同学们也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儿女。对待邻里,张亚东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有时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村里的街坊邻居夸她是“孝亲敬老”的少年模范。
张亚东爱学习,勤思考,各门功课一直在年级前列,年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她是一个好孩子、好伙伴。
十三岁,小小的肩膀担起了家的重任;十三岁,能用真诚的微笑和乐观的态度迎接困难;十三岁,却有常人没有的毅力和品质。这就是她,生活在逆境中,却勇敢向前创的乐观女孩,张亚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