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专栏 > 新时代 好少年

池州市第三届“十佳孝心少年”——贵池区朱吴娟

阅读次数: 17256 信息来源:池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 2017-12-02 16:42
[字体:]

    朱吴娟,生于2000年八月,现就读于池州市第八中学高二(十二)班。她身世不幸:她是家里的小女儿,亲生母亲在生产她时难产去世,当时家中负担过重,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正在上小学的姐姐,父亲一人难以承担家庭重任,想将其抱养给其他家庭。外婆和姨娘不忍心,出生十八天的时候,便由姨夫和姨娘抚养朱美娟至今。后来朱吴娟父亲带着大女儿重组了家庭,也常年在外,很少与小女儿相见。姨娘家有一个年长朱吴娟十岁的儿子,姨夫为供一家人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姨娘则专心照顾朱美娟兄妹俩。

  我们眼中的朱吴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她说,很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改口“姨娘”为“妈妈”,“姨夫”为“爸爸”,是因为“爸爸妈妈”们待她如己出,好吃好喝的都尽量留给她,给了她无限的关爱。“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想去附近工厂做工,“爸爸”打短,“有我在外面辛苦就够了,你在家好好带大娟娟!”现在,“妈妈”在学校附近陪读,还是背着“爸爸”在附近“鸿叶竹厂”打零时工补贴家用。“妈妈”说,“在不影响你学习生活的前提下,每天挣个四五十块钱总能帮家里减轻点压力吧。你好生读书,你考上大学和你哥娶亲生子就是我最大的两个愿望!”

  朱吴娟非常懂事,懂得感恩。她家在梅村镇黄田村,家境较为贫寒。朱吴娟说:“我仍在读书,不能为家庭提供任何经济来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家。每到放假时,我会包洗全家人的衣物。妈妈回来晚了,我会将晚饭备好,虽然我会做的菜不多。我还会下田地干活,摘棉花啊,打油菜啊这些我都干,比起他们给我的,我觉得远远不够。”其实,对于一个才十五六的小女孩,她对“父母”的孝心是令人感动的。她主动提出把名字里嵌入“爸爸”的“吴”姓,以此表达感恩之情。几年前,“爸爸”在上海工地上不幸从高处坠落,腰部受伤,妈妈赶往前去照顾,小朱吴娟就跟着外婆生活了一阵子,每天帮外婆打理家务,一放学打电话问候“爸爸”身体情况。“妈妈”有时候生病时舍不得花钱硬扛着,怎么劝说都不听时,小朱吴娟知道“妈妈”最听哥哥的话,就“恐吓”她:“你要是不去医院的话,我就告诉爸爸!你再不去,我就告诉哥哥去!”“妈妈”闻言,才不情愿地去看病。初三时,“妈妈”患病需要切除子宫,住在池州市地区医院,小朱吴娟和哥哥就轮流照顾她,直至出院。她说,“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急,很害怕,害怕失去她。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妈妈,我不能再失去一个。我想尽一切可能的照顾好她,希望妈妈早日恢复健康!”高一时,开家长会,当看到别的同学家长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时候,朱吴娟说:“我心里其实很伤感,别的同学爸爸妈妈才40多岁,而我的爸爸妈妈已经50多岁了,两鬓都有点花白了,我不是嫌他们寒酸,我是真觉得爸爸妈妈老了,都是为我和哥哥操心的。我真希望他们能老的慢点,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

  问及“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小姑娘顿了顿,真诚地说:“很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完整又温暖的家。等我长大了,我会让这个家更加温暖更加幸福。”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阳光健康不缺少关爱的孩子一定能够做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