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池州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工作简报】第五期
浏览次数:4821 发布时间:2019-05-18 00:12

目  录

【领导活动】

◆王宏书记部署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工作动态】

◆我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全面完成

◆我市认真开展“3+N”问题整改工作

【县区信息】

◆江南产业集中区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行动

◆市经开区强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有序整改

【部门资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四抓四促”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排查整治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严抓矿山安全整治工作

【他山之石】

◆铜陵市“四聚力”打出“三大一强”行动组合拳

 

【领导活动】

王宏就贯彻落实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安徽省开展“回头看”情况反馈会精神强调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5月11日下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召开会议,向安徽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会后,我市及时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动员部署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市委书记王宏,市委副书记、市长雍成瀚,市领导张夏林、聂爱国、刘礼生、朱鸿、史孺牛、张勇、汪方应、贾瑄、孙革新等在池州分会场参加会议。

王宏指出,自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彰显了池州“生态立市”战略,也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要清醒看到,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通报的问题,我市整改工作仍有疏漏与不足,与省内部分兄弟市存在一定差距。各地各部门要在巩固前期整改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加倍努力、加倍付出,坚决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王宏要求,要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对标对表抓整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持续在水、土、大气污染防治上加力,紧盯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信访问题解决不到位、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整改滞后、整改工作没有落到实处、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力等共性问题,聚焦2017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及群众信访件中整改不到位、仍未销号的问题,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抓紧整改。要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决不能以临时性措施、阶段性措施应付整改或整改工作“留有尾巴”,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严从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

王宏强调,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注意将当前的“改”与长远的“立”相结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性开展工作,认真谋划一批具体有效、带动性强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我市“4+3”产业体系,既要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也要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我市抓住当前“弯道超车”机遇,做大、做强、做优全市经济总量,加快“三优”池州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池州日报)

【工作动态】

我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全面完成

4月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长江池州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长江池州段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工作。根据问题、点位、责任“三个清楚”的要求,以长江干流池州段、7条主要河流及升金湖为重点,围绕“三道防线”,聚焦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染、黑臭水体、城镇污水垃圾、固废危废、船舶码头污染和岸线、农业面源污染、自然保护区等8个方面,采取人工排查和无人机排查相结合方式,全面开展大排查行动,并实行问题排查日报告制度和县区、乡镇(园区)、村居(企业)三级主要负责人联签制度。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综合办公室同步开展重点区域问题排查和各地各部门上报问题核查工作。目前,大排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初步建立了问题排查清单台账。(综合办供稿)

我市认真开展“3+N”问题整改工作

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启动后,我市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和高标准、严要求,紧盯长江干流池州段“3+N”突出环境问题,大力实施整改修复工作。一是加快问题整改。突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我市3个问题,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实行按月倒排工期。目前,东阳矿业和升化碳酸钙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东至经开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二是推进生态修复。紧抓当前绿化黄金时节,对标长江1公里完成绿化和提升面积10562亩任务,制定实施长江岸线绿化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投资1.3亿元的平天湖(西部)生态修复工程;东至县加快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绿化提升,实施长江岸线绿廊和园区景观改造工程,已完成绿化3375亩;贵池区完成沿江园区和乡镇绿化面积2990亩。三是强化督查调度。全面梳理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信访件,对113个未完成整改、销号的问题实行周调度,定期掌握整改进展。组织人员采取无人机巡查、人工排查等方式,深入长江沿线,督查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综合办供稿)

 

【县区信息】

江南产业集中区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行动

一是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将“三大一强”与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相结合,结合实际细化31条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组建专班落实推进。二是坚持“边查边改、边改边查”滚动推进,下沉式排查8类主要问题30余次,检查企业20余家,上报问题7个,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提请市环境监察支队查处1家。三是利用网站、池州日报专版、池州电视台专栏、园区各企业电子显示屏等宣传“三大一强”,营造浓厚氛围。(江南产业集中区供稿

市经开区强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有序整改

针对长江(池州)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责任清单(第二批)中反映池州开发区的2个生态环境问题,我区立行立改,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整改专班,制定了整改细化清单,逐条逐项压茬推进。目前2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安徽省池州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按照要求,对厂区内的原料桶及油漆桶、涂料桶进行了分类收集规范处置;对危废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封闭,窗户及时维修安装;及时清理应急池污泥;落实出水口在线监测的日常巡查与严格管理。

安徽铜冠有色金属集团(池州)有限责任公司原料库取得环评批复;铅制备车间的排气自动监控设备已经更换;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通过专家评审并备案。(市经开区供稿)

【部门资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一是细排查。按照长江池州段“1515三段线”确定的范围,排查出16家生产矿山和28家关闭矿山。其中贵池区33家,生产矿山10家,关闭矿山23家;东至县8家,生产矿山4家,关闭矿山4家;青阳县境内3家,生产矿山2家,关闭矿山1家。二是促整改。按照“一矿一策”的原则,详细制订了44家矿山企业整改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督促所在县区抓好治理修复工作。三是强督查。不定期对矿山生态修复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要求矿山企业和所在县区按照批准的生态修复方案,依法依规组织实施。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到位,跟踪落实到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稿)

市生态环境局“四抓四促”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一是抓节点,促落实。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警示片反映问题、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长江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染、农村黑臭水体、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印发《池州市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长江池州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整治节点,分解落实责任领导、科室和人员,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抓督查,促指导。3月中旬起,市生态环境局派出3个工作组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有关企业,重点检查工业园区及企业环评审批和“三同时”执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固体(危险)废物处置、工业物料堆场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应急管理等情况,督促园区管委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已检查6个工业园区、150余家企业,对存在问题的89家企业形成排查整治问题台账清单上报市“三大一强”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三是抓联动,促合力。起草《池州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10个市直部门任务分工,确保2020年底前,全面摸清池州市行政区域内的长江干流岸线及其2公里范围内陆域、长江流域一级、二级支流岸线及其1公里范围内陆域、长江流域三级及以下支流岸线及其500米范围内陆域的入河排污口及违法违规问题,落实“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项重点任务,确保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管控,建立起权责统一、职能清晰、权威高效的入河排污口监管机制。四是抓调度,促整改。实行周调度,及时掌握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信访件以及“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排查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加快突出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市生态环境局供稿)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排查整治工作

市住建局扎实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按照排查、制定工作手册、整改、问题销号四个方面开展,确保住建领域“三大一强”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是对城市黑臭水体、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排查,目前已排查出12条问题,其中涉及污水管网6条,黑臭水体2条,污水处理厂2条,农村生活垃圾2条。二是对排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制定详细的工程内容及进度计划表,制作成手册。三是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整改,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四是对整改好的项目收集相关验收和支撑材料,及时到市整改办申请整改销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稿)

市应急管理局严抓矿山安全整治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安委会2019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5月8日晚,市应急管理局刘克锋副局长带领业务科室人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环境整治的池州东阳矿业有限公司六峰山铜矿进行了夜查。重点检查企业落实整改指令、值班值守等情况。经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负责人在岗在位。针对存在的盲竖井井口管理不严格、日常检查记录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制发了《现场检查记录》,要求企业逐项落实整改,确保停产整治期间安全。(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他山之石】

铜陵市“四聚力”打出“三大一强”行动组合拳

省“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动员会结束后,该市坚持高位推动,“点对点”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努力提升环境监管手段,全面落实“1515”三道防线和“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铜陵样板。

聚力高位推动抓落实。坚持把贯彻落实省“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决策部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成立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并设立前线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并制订《指挥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坚持把开展“三大一强”与落实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7”行动计划、推进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开展“严强转”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结合起来,系统施策、标本兼治,尤其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4个问题和其他突出问题,逐一成立了专项工作组。

聚力关键点位抓整改。制定出台长江铜陵段专项攻坚行动方案,严格实行市、县(区)、乡(镇)三级领导干部包保及“点对点、长对长”的责任网,强力推进“23+107+N”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向长江铜陵段干支流延伸,全河段、全天候、全链条深入排查各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建立动态问题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今年8月底前完成规定整改。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还积极采取按月调度、现场抽查等方式,做到情况明、举措实,及时有效推动有关问题解决,并将“23+107+N”问题整改成效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聚力督导监管抓成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高频督导长江铜陵段突出环境问题,对沿江企业、黑臭水体、长江入河排污口、固体废物处置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实行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查,促进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一个不落”。加强科技手段应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推进“人防+技防”全面融合,提高环境污染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问题发现得了、处置得早。将“23+107+N”问题纳入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范围,实施市级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包保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和媒体监督,不定期公布违法行为,起到曝光一起、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

聚力生态改善抓长效。深入实施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铜陵实施方案,打造沿江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融合创新区、15公里乃至腹地绿色发展示范区;严守“三线”(确定岸线资源利用上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重点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染、水域岸线、城镇污水垃圾、固废危废、船舶码头污染和岸线、农业面源污染、自然保护区等“八个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快横港扫把沟老工业区生态建设,科学筹划建设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枫沙湖、白浪湖等周边生态缓冲带,认真落实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加大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关键栖息地保护修复力度,积极争创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市,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摘自《铜陵日报》)

主办单位: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皖ICP备2022012329号-1  网站标识码:3417000002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42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