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348 信息来源:池州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 发布时间:2019-05-27 17:00 |
目 录
【领导活动】
◆雍成瀚调研“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刘会秋调度“三大一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
【工作动态】
◆我市综合施策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助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
【县区信息】
◆贵池区全面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东至县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
◆平天湖风景区多措并举确保秸秆禁烧“零火点”
【部门资讯】
◆市交通运输局“三全面”筑牢长江池州段港口码头生态屏障
◆市水利局借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 推进河湖综合整治
◆市行政执法局打好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攻坚战
【他山之石】
◆采用连锁砖护坡等新技术 随州为河道整治注入“生态基因”
【领导活动】
雍成瀚赴东至经开区调研“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5月23日,市长雍成瀚赴东至经济开发区走访企业,并实地调研“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东至县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雍成瀚先后调研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园区公用码头绿化、园区环境整治等情况,走访广信农化、泰合森能源科技、金鹏香精香料等7户企业,实地查看了企业生产车间、原料储放车间等点位污染防控以及纳管截污等工程性措施情况,并与园区、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会商诊断安全环保等具体问题。
雍成瀚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纵深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园区循环化改造、安全环保常态化监管等工作,切实构建起常态化生态防控屏障。要坚定不移促转型,深入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科学谋划“零土地”技改、工艺提升路径,加力攻克研发难题,促进传统化工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市政府办供稿)
刘会秋赴贵池、东至等地调度推进“三大一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
5月21日至22日,副市长刘会秋赴贵池、东至等地调研“三大一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并召开调度会推进沿江1公里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拆除工作。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农业农村部门及沿江有关乡镇负责同志参加调度会议。
刘会秋实地查看了贵池区池州市润安牧业有限公司、袁鹏程、朱平农,东至县惠民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安闽养殖有限公司等沿江1公里禁养区内养殖场的拆除现场,详细了解每一户拆除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当地政府帮助养殖户解决存栏畜禽销售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刘会秋指出,贵池区和东至县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中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两地沿江岸线长、畜禽底数大、拆除整治任务重,任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要统筹做好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治理、资金对上争取、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建立畜禽污染整治长效机制。
(市政府办供稿)
【工作动态】
我市综合施策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助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
我市综合施策,以点带面,着力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一是加快关停“问题点”。制定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案,划定禁养区11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6%,并对禁养区内151家养殖场逐一制定关闭方案,目前已完成关闭搬迁87家,帮助销售家禽30万羽、牲畜1.3万头。
二是系统防治“污染源”。对禁养区外的118家养殖场和养殖户制定“一场一策”粪污治理方案,完成畜禽养殖粪污治理5家,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治理;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配套建设污染处理设施,59家规模养殖企业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5%,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4.99%;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沿江1公里内范围内计划改厕9373户,已改厕4877户,完成率52.03%。
三是倾心打好“服务牌”。组织552名农技人员包保联系4416家农户,量身定制种植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套餐服务,今年以来举办“田间课堂”46场、参训农户3680人,发展稻虾(渔)共养等生态种植模式13.1万亩,扶持沿江1公里范围内种植绿肥、大豆等农作物9758亩,农药使用量减少2%,化肥使用量减少15%。
(综合办供稿)
【县区信息】
贵池区全面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全面开展排查摸底工作。以长江干流贵池段、升金湖、十八索及5条通江河流为重点,围绕“三道防线”,聚焦八个方面,全面实施全方位、地毯式排查,摸清生态环境家底。累计排查各类问题178个,已全部交办、限期整改到位。全面推进交办问题整改。紧盯“2+N”问题,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39件,33件已通过市级验收销号;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285个,已完成验收销号276个。全面修复提升长江岸线。对沿江区域的码头、废弃厂矿及堆积地、企业、园区、现有林中空地、裸露地、宜林荒地荒滩等地块以及人口密集面积较大的自然村庄等进行绿化施工,完成植树面积3427亩、占总任务的94.9%,月底前全面完成长江岸线(贵池段)绿化提升工程。
(贵池区供稿)
东至县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
深入排查。县、乡、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865人次,排查点位178个,拆除水库溢洪道拦鱼设施65处、长江外滩非法围网2.7万米、乱搭乱建45处,清理河道周边垃圾及固体废物35处、210吨。现场办公。组建6个县级工作组,采取“一问题一清单”方式进行现场督查、核查,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现场核查验收销号;对新增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持续跟踪督办。对标整改。围绕水利部暗访巡查发现的19个河湖“四乱”问题,迅速组织核查,分类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整治措施,目前19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扎实推进全域范围河湖“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集中整治。
(东至县供稿)
平天湖风景区多措并举确保秸秆禁烧“零火点”
责任到人。实施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街道、社区、居民组干部分片包保,严格兑现奖惩。宣传到户。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8000份,悬挂横幅60条,启动10个电子屏滚动宣传。巡查到田。聘请25名巡查员手持小喇叭在田间流动巡查,并建立工作台账,做到种植户情况清、巡查日志记录明。问责到位。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督查,强化执纪问责,确保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
(平天湖风景区供稿)
【部门资讯】
市交通运输局“三全面”筑牢长江池州段港口码头生态屏障
全面传导压力。健全市交通运输局、市海事(港航)处、县(区)海事分局(相关科室)三级领导干部包保及“点对点、长对长”责任网,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坚持按月倒排计划,量化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全面排查问题。组织海事执法人员深入排查162公里长江干线、239公里内河支流航道及港口岸线、通航水域环境突出问题,对查出的4大类17个环境突出问题逐一建档,跟踪整改,并做好行业指导、跟踪督办、问题验收销号等工作。全面整改到位。督促4家水运企业按时完成45艘船舶生活污水改造,3家港口企业按时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8家港口企业按时完成码头冲洗污水、初雨污水收集和处置设施建设;加大秋浦河、青通河通航水域及港口岸线巡查频次和力度,及时处理危险化学品非法水上运输及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非法转运处置行为。
(市交通运输局供稿)
市水利局借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推进河湖综合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打好“疏堵控治”组合拳。开展暗访督察,跟踪整治河湖“四乱”问题74处;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依法取缔拆除6个违建项目;持续保持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开展“蓝盾2019”专项打击行动,查处涉砂案件89起,建立191艘采砂船舶“一船一档”,制定非法采砂船舶拆解清单;下达2019年度取水计划,核查取水工程(设施)232处;加快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成3条续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6条中小河流;强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11处,开工建设秋浦河下游城区牌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市水利局供稿)
市行政执法局打好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攻坚战
建档案。组织开展餐饮摊点摸底排查工作,依据油烟净化设备安装、清洗维护、油烟排放情况分类建档,“一户一档”建立完善台账资料,共计摸排建档2046户,建档率达90%以上。强管控。加强对餐饮单位日常管控,重点调阅油烟净化设备安装、清洗维护记录、油烟净化器功率匹配等情况,要求餐饮单位对油烟净化设备做到每月清洗维护1-2次,使用与餐饮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装置,并建立检查、抽查台账记录。严执法。组织城管、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合执法,对拒不整改和应付整改的餐饮单位和饮食摊点,依法立案查处。全面取缔露天烧烤,严肃取缔燃煤燃材,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共取缔销毁蜂窝煤炉376个。重验收。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295家餐饮单位组织核查验收工作,对存在问题的93户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对主城区内未按要求燃用清洁能源、未配套安装并正常使用油烟收集处理装置的餐饮企业,一律停业整顿。
(市行政执法局供稿)
【他山之石】
采用连锁砖护坡等新技术随州为河道整治注入“生态基因”
水草随波荡漾,鱼虾在石缝中欢快畅游……近日,记者在湖北省随州高新区府河综合整治工程云龙闸坝下游看到,这里的河道整治摒弃了传统的混凝土、浆砌石挡土墙及护坡等材料,而是融入绿色、生态理念,采用更为“时髦”的连锁砖护坡等新技术,让河道展现出自然之美。
“采用新技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不仅达到了整治加固的目的,而且能维持河道原生态,保持河流生态平衡。”府河高新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参建方、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负责人刘双伍告诉记者。
整治后的河堤内侧由格宾固脚、水泥墩脚、连锁砖生态护坡和亲水平台4部分组成。河道两岸采用连锁砖生态护坡代替传统水泥护坡,既不影响植物生长,也有利于各类水生物的栖息繁衍,兼具生态、环保多重功能。
据了解,过去随州在河道整治除险加固项目中,注重防护功能提升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近几年,随州融入绿色生态理念,通过设计先行、示范引领,为河道整治项目注入“生态基因”,让河道焕发生机。
此外,随县淮河镇龙潭河治理等项目中,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两岸护坡及亲水平台经受住了多次强降雨和洪水的考验,有效保护了河道水环境质量。
“传统水泥护坡,看起来强度更高,但因为是刚性结构,水泥护坡在洪水的冲刷下更容易损毁,看起来也不美观;连锁砖生态护坡和格宾固脚,整体是柔性结构,可以随洪水的冲刷牢牢地和河堤融为一体。”刘双伍介绍说。
(摘自《中国环境报》)
主办单位: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皖ICP备2022012329号-1 网站标识码:3417000002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42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