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016 信息来源:池州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 发布时间:2019-06-06 16:59 |
目 录
【工作动态】
◆池州市“三结合”全力打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战
◆池州市出台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监督方案 全力推进环保突出问题整改
【县区信息】
◆青阳县开启无人机巡河模式 助力环保巡查
【部门资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举措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他山之石】
◆马鞍山市大力开展船舶修造企业污染整治
【工作动态】
池州市“三结合”全力打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战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决策部署,通过“三结合”推动环保问题排查、整改、落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
一是“人机结合”促排查。实施“天眼+人眼”措施,全覆盖、无盲区开展问题排查,动用了无人机20台次,人员1000人次,累计航程近100公里,行程2000余公里,完成了包括长江干流池州段、7条主要河流及升金湖在内的池州全域排查,排查各类问题534个,形成了全市“3+8+8+15+N”整改任务清单。同时,常态化“人机结合”巡查,动态掌握问题整改进度,适时调度,跟踪督办,确保问题不漏一处,整改有效落实。
二是“点面结合”促整改。在抓好省调度的3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16个未完成整改的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和15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基础上,突出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信访件105个问题和市排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实行挂单销号整改;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在完成“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各项任务的同时,深入开展长江岸线绿化提升及生态修复、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绿色矿山创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柴油车污染防治、采砂船舶拆解、秸秆禁烧等八大专项行动,阶段性进展成效明显,完成造林绿化8137亩,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87家,农村改厕8万余户,完成22家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排查长江干流排污口9个、长江支流入河排污口54个,整治城区黑臭水体10处,兴建、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41座,完成35艘老旧船舶达标改造。
三是“条块结合”促落实。出台《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常态化监督工作方案》,建立市领导督导生态环境工作包保制度,市领导分片联系包保县区、领衔包保突出问题,成立专项督导组,加强巡查调度,督促各地按时间节点推进各类环境问题整改,确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围绕“3+8+8+15+N”问题整改台账,组织8个县区(管委会)、9个市直牵头单位,结合职责梳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分门别类编制17本整改工作手册,细化整改措施,压紧压实县区(管委会)主体、行业主管部门督查指导责任,构建属地部门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责任体系。截至目前,省级层面调度的“3+8+8+15”问题已完成整改18个,完成率53%;市级层面调度的“105+534” 问题已完成整改290个,完成率45%。
(综合办供稿)
池州市出台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监督方案
全力推进环保突出问题整改
近日,市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出台《关于印发<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常态化监督工作方案>的通知》(池环委〔2019〕3号),通过市级领导包保、强化巡查督导等措施,深入推动“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责任落实,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
《方案》明确,建立市领导督导生态环境工作包保制度,市四大班子领导分片联系包保县区、领衔包保突出问题(点位),相关市直单位配合开展包保工作;市“三大一强”前线指挥部组织成立专项督导组,每周2频次巡查调度,确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方案》要求,继续做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各项任务巡查督查的同时,重点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信访件反映问题整改落实、长江岸线绿化提升工程、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绿色矿山创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砂船舶拆解、秸秆禁烧等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对各地开展巡查督查,对存在推进整改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市“三大一强”指挥部将约谈相关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实行点穴式调度,直至问题整改验收销号。
(综合办供稿)
【县区信息】
青阳县开启无人机巡河模式 助力环保巡查
青阳县大小河道48条,总长710多公里,部分河段蜿蜒曲折、环境复杂,人工巡查难以到达,隐藏的问题不易被发现,而无人机巡河可以实现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结合对河道进行巡查,做到无盲区无死角。从首次巡查情况看,此次无人机飞行178分钟,巡查河道122公里,相比以往人工巡河的传统模式,不仅解决了山区偏远河道人工巡查难的问题,还可全面高效地对“四乱”等涉河问题信息进行收集,影像化、数据化地对问题进行解析,方便职能部门在解决问题时追根溯源。
(青阳县供稿)
【部门资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举措”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一是谋全局。印发了《2019年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要点》,为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找准了着力点。组织修编了《池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5年)》,并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待修改完善后提请市政府审议发布。二是促整改。按照“一矿一案”的原则,详细制订了长江池州段“1515”范围内44家矿山企业整改问题台账和整治措施,其中28家关闭矿山中有22家基本完成了生态修复工作,正在补缺补差,另6家矿山已制定了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正在组织实施;16家生产矿山中全部制定了生态修复方案,实施跟进式生态修复。三是抓重点。抓好2019年度24家矿山生态修复任务;督促相关企业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落实年度治理任务;做好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治理项目的申报验收;定期对矿山生态修复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稿)
【他山之石】
马鞍山市大力开展船舶修造企业污染整治
绿意葱茏的江滩上,11座硬化船台依次排开,纵横交错的截污沟连接沉淀池,确保无一滴污水直排长江……走进位于当涂县姑孰镇的马鞍山市万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厂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和江畔美景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厂区优美的环境,是该公司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绿色制造的生动写照。众所周知,在船舶修造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为主要污染因素。为有效防治环境污染,该公司先后投入600万元,开挖截污沟,新建沉淀池、固废库,实现对废水、固废的完全收集;同时,针对喷砂除锈、喷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该公司还创新研制了车载移动式VOCs(挥发性有机物)净化装置,依靠除尘风机和活性炭,使得废气收集处理率达到98%以上,并在全市船舶修造企业进行推广。
昔日“脏乱差”,今朝“风景线”。万才船舶转身向“绿”,只是马鞍山市大力开展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一处缩影。
为促进马鞍山市船舶修造企业绿色发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马鞍山市印发了《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根据船舶修造企业各类审批手续和资质办理等情况,确定分类处置意见,依法依规开展整治工作。此外,马鞍山市政府还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船舶整治工作实行奖补,有力推动了整治工作的开展。
截至目前,马鞍山市长江及内河沿岸的34家船舶修造企业中应关停取缔22家,按“两断三清”、复垦复绿要求全部关停取缔到位;列入规范提升的12家船舶修造企业按照《马鞍山市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制定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建立了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制度,完成了规范整治任务,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既要铁腕治标,更要长效治本。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确保实现常态长效,马鞍山市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重污染天气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督促相关单位和企业持续做好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执法监督检查、“回头看”,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坚决杜绝污染物进入长江,力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摘自《省“三大一强”工作简报》)
主办单位: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皖ICP备2022012329号-1 网站标识码:3417000002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42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