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池州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工作简报】第十期
浏览次数:7657 信息来源:池州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 发布时间:2019-07-22 17:20

目  录

 

【领导活动】

◆王宏暗访督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王宏主持召开“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调度会  雍成瀚参加

◆孙革新暗访督查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9”卫片反映问题

【工作动态】

◆我市专题调度“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我市着力推进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县区信息】

◆江南产业集中区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助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贵池区持续调优“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成效

◆石台县培树绿色发展理念打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组合拳”

【部门资讯】

◆市交通运输局多举措提升长江生态保护精准度

◆市农业农村局多途推进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攻坚行动

◆市水利局四措并举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

【他山之石】

◆滁州市打好“三张牌”保护蓝天碧水

 

 

【领导活动】

 

王宏在东至县暗访检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时强调

坚定不移抓落实抓整改 坚决打好“三大一强”攻坚战

 

6月21日,市委书记王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东至县对“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检查。她强调,要发扬连续作战过硬作风,大力排查整治突出问题,以高度警醒的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切实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三大一强”攻坚战。

 

 

 

 

 

 

 

 

 

 

 

 

王宏一行首先来到安徽鑫德钙业有限公司,现场发现企业存在原料露天堆放、废料暂存不规范、部分场地未硬化、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她要求随行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及时将问题交办属地和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指导企业做好水、大气、固废等污染防治。在东至县速平港口装卸有限公司,王宏实地查看物料堆场、淋溶水收集和排放等情况,要求企业进一步优化整改方案,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在东至经济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整治现场,王宏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前的整治进展情况,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隐患排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巩固整改成效。

王宏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充分发挥河(湖)长、林长和“网格化”监管员作用,举一反三,全河段、全天候、全链条深入摸排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和高标准、严要求,紧盯长江干流池州段“3+N”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进大治理。要坚定不移抓好“三大一强”各项工作落实,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和长江岸线整治、生态复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调度会召开

 

6月27日,市委书记王宏主持召开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调度会,传达6月24—26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在铜陵池州安庆督导调研及在安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会议精神,通报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雍成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郭浩、史孺牛、孙革新、方能斌及市政府秘书长吴庆华出席会议,各县区、管委会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王宏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推深做实“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突出长远目标与分布实施相结合,坚持系统整改,注重举一反三、综合施策,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要强化督查指导,严格责任追究,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推进整改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为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做出应有贡献。

雍成瀚强调,针对“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迅速开展行动,加快整改进度,抓紧验收销号。指挥部要加密调度频次,实行前线指挥部会议在前线召开的调度机制,确保调度有力有效、问题整改落到实处。要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各方力量,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的浓厚氛围。

(综合办供稿)

 

市领导暗访督查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9”卫片反映问题

 

6月25日,副市长孙革新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贵池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实地督查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9”卫片反映问题整改进展。

孙革新实地检查了开发区铜冠有色池州公司九华冶炼厂西南角废旧物资堆放点、贵池区江口街道三范村一处旧活动板房堆放点、贵池区红光建材砂石堆放点、马衙街道童铺村旧活动板房堆放点、平天湖风景区2个废品收购站、涓桥镇龙云商砼砂石堆放点共7个整改现场,了解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仔细查看仍然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敦促按时整改到位。

 

 

 

 

 

 

 

 

 

 

 

孙革新要求,要严格按照“清废行动2019”的总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凝聚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施策,坚决打好打赢清废行动。要持续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固体废物监管长效机制。要举一反三,围绕重点,推动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扎实开展。

(池州日报社供稿)

 

【工作动态】

 

池州市专题调度“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6月24日上午,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市政府副市长孙革新主持召开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调度会,传达贯彻省“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前线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市政府秘书长吴庆华、市政府副秘书长章健、“三大一强”综合办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要突出抓好问题排查和重点问题整改。持续深入开展问题排查,做到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要切实抓好重点问题整改,确保“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会议强调,要把问题验收销号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严格按照验收销号程序,明确整改验收标准,把好问题验收关,确保销号按时完成。

(综合办供稿)

 

池州市着力推进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池州市以“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安徽省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明确我市岸线功能分区,科学管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力推进《池州市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修订《池州港总体规划》,适应我市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要素的变化。

优化产业体系。以省级开发区优化整合提升为契机,按照更高标准制定完善园区招商导则、产业导则,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全域旅游、大健康等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又匹配池州“山水土气”优势、并与现有产业关联度高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存量、优化增量。

开展绿色创建。实施绿色港口、绿色岸线创建工程,拆除并复绿非法码头15座、整合小散码头5座,硬化港区道路34485米。加快推进长江干流岸线整改和老港区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清退企业37家,释放岸线2837米,完成507码头防洪墙沿线绿化环境整治,建成生态苗圃林、运动场、停车场、生态护坡等一批综合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投资1.3亿元的平天湖(西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编制《长江经济带池州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池州市国土绿化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成立专项督导组,一线查质量抓进度,10562亩生态修复及绿化提升已完成造林复绿9619亩。

加强水气防治。按《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年)》要求,全面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范运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港口船舶等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1-5月,我市地表水7个国控断面水质维持优良。截止6月30日,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PM10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空气优良率75.6%,同比上升了0.2个百分点。

(综合办供稿)

 

【县区信息】

 

江南产业集中区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整治

助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制方案。为配合“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江南产业集中区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江南产业集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园区主次干道、321省道南侧梅龙集镇段道路沿线以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抓重点。通过重点开展陈旧垃圾清除、“牛皮癣”清理、毁绿种菜铲除整治、园区公租房脏乱差整治、违法建设整治、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带杂草清除、广告牌整治等14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市容形象,营造洁净、优美的园区环境。严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分片划区域明确工作责任,把握时限要求,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截至目前已完成垃圾清运26车,“牛皮癣”清理100余处,毁绿种菜铲除5处,广告牌整治14处。强督查。领导小组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实行定期检查、通报督办制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广宣传。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设定专栏、专刊、公益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宣传正面先进典型,及时曝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江南产业集中区供稿)

 

贵池区持续调优“三大一强”行动成效

 

截至日前,复绿长江岸线绿化3622亩、栽种各类苗木12万余株。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户77户,拆迁畜禽舍47000余平米。建成长江贵池段入河排污口名录,新增15个入河排污口,纳入常态化监管监测。一是开展全方位、地毯式大排查大起底,摸清环境突出问题350个,分类分级别建立“2+4+5+3+41+N”任务清单,一体化推进。二是保障各类问题按时间节点按标准要求整改到位,完成升化碳酸钙等2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通过预验收。三是实行四级联签制度,压实常态化巡查,强化日常监管和快速处置,持续做好“12369”、微信等环境信访受理工作。四是成立21个区领导牵头督导组,下沉镇街一线督导;组建4个专项督察组全景式督查,盯紧目标任务,跟踪督办。

(贵池区供稿)

 

石台县培树绿色发展理念打好“三大一强”

专项攻坚行动“组合拳”

整改与管理结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指挥长”的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全面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其他类似问题等“3+N”突出问题,稳固筑牢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风险。2017年以来各级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及信访件87件,已完成整改56件。发展与治理并重。划定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开建城乡污水厂网一体PPP项目,实施环保“1123”工程,开展全域环境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治,关闭禁养区内40家养殖场所,完成改厕180户。生产与生态兼顾。制定《长江池州段石台县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编制县域空间规划,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和产业退出制度。

(石台县供稿)

【部门资讯】

 

市交通运输局多举措提升长江生态保护精准度

 

一是投入1322万元,在162公里长江岸线和秋浦河、青通河、七星河等 239 公里支流航道及37 个沿江港口、20个渡口,建成并试运营全省首家功能先进、监控全面的港航海事智能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建成10个AlS接收站和10个PM10监测点,实时获取37家沿江港口企业、20个长江及支流渡口等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排查整治162公里长江岸线和腹地1公里范围内32个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完成403艘4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改造。三是建成一个市级管理中心、五个分控中心,提高数据采集和问题甄别效率。截至5月底,整改完成“3+N”问

题37个,完成长江岸线造林绿化7538亩。                            

(市交通运输局供稿)

 

市农业农村局多途推进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攻坚行动

一是“点”“面”结合。紧盯“点”上问题,对长江(池州)经济带生态环境涉农问题2件、中央环境保护督查信访件涉农问题2件、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意见和信访件涉农问题两批79件共83件,目前已整改到位80件。牢树“1515”三道防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焦聚全市今年2.468万户改厕任务,对沿江1公里6094户厕所已改厕1996户,占比32.75%;严控化肥农药使用量,鼓励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绿肥、大豆,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是“关”“治”并进。对沿江1公里、7条主要河流、重点湖泊等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应关尽关,应拆尽拆,关得彻底,拆得干净;对沿江1-5公里畜禽养殖场粪污进行达标治理。截至6月21日,对禁养区内的145家养殖场,完成关闭、拆除117家,关闭拆迁进度77.5%;对1-5公里121家养殖场,完成达标治理72家,关闭2家,拆除2家。水产养殖户9家,完成整改6家,整改进度66.7%。

三是“整”“防”并重。对“2+N”涉农问题清单,对照整改方案,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档案”,已严格验收上报销号;对“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中排查发现的160个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清单,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每日工作调度。加强日常动态巡查,构建长效监管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市水利局四措并举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整治工作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我市问题整改重点任务之一,通过2017、2018两年整治,全面完成整治任务。近日,省水利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现场核查验收,我市58处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全面通过省级验收,并予以销号。

一是全面摸排,对症下药。成立5个核查督导组,出动200余人全面摸排,核查确认全市入河排污口58处。其中,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20处,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25处,混合废水入河排污口13处。针对性提出分类整治措施,对54处入河排污口开展登记建档、规范立牌、完善审批手续等整治,对26处入河排污口实施工程整治措施。

二是工程整治,提高标准。投资近4.29亿元,实施26处入河排污口工程整治措施,青阳及石台县6处市政雨污混合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截污纳管,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量及城镇污水处理量。城东污水处理厂、清溪污水处理厂通过整治,日处理分别达2万吨、8万吨,排放标准由一级B提升到一级A,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三是科学监测,达标排放。实施长江干流9处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工程,实现动态监管,实时掌握排放指标,做到科学监管。制定《池州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做到监督性监测全覆盖。据省级2019年第一季度监督性监测成果,我市所有保留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四是注重统筹,改善环境。东至县投入3.3亿元,实施12个乡镇所在地生活入河排污口整治,2018年度如期完成污水处理站及主管网建设,提前2年实现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建设计划中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目标。

(市水利局供稿)

 

【他山之石】

 

滁州市打好“三张牌”保护蓝天碧水

 

落实“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滁州市打好环境保护“三张牌”,多举措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家园。

污染防治“攻坚牌”。继续推进落实大气网格治理和包保责任,加快推进水质改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污水网排查、修复和新建工作,切实推动部门和属地的“同频共振”,合力攻坚。截至目前,PM10年均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1.0%;全市优良天数比例63.4%,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1至5月,全市7个国控断面平均水质均符合考核目标要求,6个国控断面获得省财政生态补偿金额200万元。

禁噪工作“行动牌”。制定中高考禁噪工作方案和监管“防控图”,成立4个专项执法监管工作小组,对全市在建、新建工地,娱乐场所等重点声污染源点开展全面走访,对50余家建筑工地和娱乐经营场所送达“护考通知”。畅通环保投诉热线,及时办理噪声投诉,做到回复办结率100%。

环境保护“宣传牌”。发挥“互联网+”,积极运用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双微”平台等各种新媒体环保宣传平台,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工作动态。同时通过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环保宣传“五进”活动等,提升环保科普力度。全市共创建“绿色学校”80家、“绿色社区”20家。

(摘自省生态环境厅网站)

主办单位: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皖ICP备2022012329号-1  网站标识码:3417000002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42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