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政办秘〔2025〕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池州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池州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推动我市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四个转变”,实施重点领域场景应用创新,培育场景创新生态,全力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打造长三角区域具有标识度的绿色创新场景城市。到2027年,打造示范应用场景30个以上,培育场景创新企业50家以上,带动全社会投资500亿元以上。
二、实施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创新
(一)推进“氢氨能+低碳”场景创新。以工业深度脱碳、能源高效配送、安全体系升级、运输装备替代、公共出行革新、资源集约利用、降碳技术示范为核心,推进“氢氨能+”跨界融合,激活利用本地资源,服务长三角区域能源协同需求,打造一批氢氨能创新实践应用场景,加快形成覆盖生产、储运、消费全链条的氢氨能应用矩阵。(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二)推进“低空+服务”场景创新。聚焦物流运输、城市治理、文旅体验、现代农业及人才培育五大关键领域,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智能装备为载体,深化低空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的融合应用场景建设,构建“技术应用—场景示范—产业升级”全链条发展体系。(牵头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推进“商业航天+先进制造”场景创新。以液体可回收火箭为载体,推进商业航天全链条智能化升级,开放火箭制造、卫星部件生产及航天材料供应等场景应用,同步建设“平天”卫星星座,完善天基网络体系,形成星箭协同发展格局,构建“星箭研制—场景应用—商业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体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推进“镁基+轻量化应用”场景创新。依托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镁基轻合金产品中试平台,紧密对接整装车厂,大力推广应用镁合金汽车轮毂、仪表盘支架横梁(CCB)等成熟类零件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超大一体化压铸镁合金后车体试生产,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加快推进阻燃镁合金材料和半固体用高导热镁合金材料技术攻关,加快打造一流镁基新材料的生产、应用、创新、人才基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青阳县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开发区管委会)
(五)推进“半导体+智能”场景创新。发挥本地半导体产业基础与长三角科创资源联动优势,聚焦晶圆制造、供应链管理、废料再生等核心环节,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半导体制造深度融合,开放大模型、区块链、AI、机器人在半导体领域应用场景,构建“智造—回收—循环”全生命周期创新体系。(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开发区管委会)
(六)推进“文旅+科技”场景创新。依托九华山自然人文、秋浦河诗词意境、平天湖湿地景观、长江诗路遗产等独特资源禀赋,探索VR、AR等前沿技术与历史文脉、生态资源的创新耦合,系统布局标杆性数字文旅场景,构建“虚实共生、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生态。(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培育应用场景创新生态
(一)建立多元主体合作的场景创新机制。构建“政府规划引导、市场配置主导、社会多元共建”的协同发展体系,系统梳理城市治理、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场景资源图谱,重点围绕零碳园区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数字文旅融合等特色领域,建立动态更新的场景需求发布机制,加速推进技术验证、产品孵化与业态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进程。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组建生态化场景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国资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与民企技术迭代活力,联合开展场景应用试点示范,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标杆案例。引导创投机构深度参与场景对接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场景创新专项投资基金,为重点场景创新项目提供3-5年期的长周期资本支持。推动商业银行创新场景信用融资产品,将场景验证成效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场景测试—金融赋能—产业扩张”的良性发展闭环。〔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国资委);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二)打造应用场景创新平台。用好东部三区创新平台资源,联合构建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接长三角科技创新溢出效应。联合国内高技术团队在集中区建设氢能标准验证基地,设置电解槽性能测试平台、储氢罐爆破试验场等设施。开发“池州场景创新云平台”,整合需求发布、资源对接,降低合作成本。鼓励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建设细分领域特色专业化应用场景创新中心、试验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池区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开发区管委会)
(三)探索场景开放创新模式。有序开放城市治理、交通管理、文化旅游等领域公共数据接口及测试验证场景,创新收益权置换合作模式,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以五年期场景运营收益权作价参股科技创新企业。开展“场景供应商”培育专项行动,建立成长型企业场景适配服务机制。实施“场景开放伙伴”共建计划,重点国有企业每年开放场景10个以上。构建场景应用效益评估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收益分配制度,形成场景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闭环。对新技术、新产品实施“包容期”管理、柔性监管、负面清单等新型监管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国资委),市投控集团;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健全全流程工作机制
(一)加强场景设计。市发展改革委根据行动方案总体安排,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发布应用场景实施清单。各场景牵头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要结合城市运营、重大项目等深度挖掘场景开放机会,支持选用新技术、新产品,为创新科技成果提供示范应用和迭代机会。
(二)征集场景清单。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各场景牵头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围绕价值挖掘、商业开发、创新培育等类别,每年形成各自领域的场景机会清单与企业能力清单并适时发布。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联合创新等方式,形成更多场景供需应用关系。
(三)遴选高质量场景。针对纳入备选发布场景信息,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共同遴选高价值应用场景,形成市级场景清单及企业能力清单。
(四)定期发布场景信息。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各场景牵头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可根据工作实际,通过举办高水平场景创新活动、“场景创新沙龙”,搭建场景发布平台等多种方式,定期向社会发布各自领域场景机会,为企业提供场景创新机会。
(五)广泛对接实施。各场景牵头部门落实推进场景供需对接责任,推动场景业主方与场景能力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合作确定后,由场景业主方组织实施,牵头部门实施跟踪,及时解决出现问题,确保场景项目落地实施。
(六)推出具有池州特色的标志性场景案例。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每年遴选出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向省、国家层面推荐,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