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800003280140M/202511-00052 组配分类: 奋进“十四五”
发布机构: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标题: 山水间 筑通途 — —石台县铺就富民强县路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11-26 发布日期: 2025-11-26
废止日期:
山水间 筑通途 — —石台县铺就富民强县路
发布时间:2025-11-26 08:19 来源:池州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日前,G530石台至查桥(石台段)改建工程的梓桐岭隧道里,最后一方岩土被清理完毕。随着一声欢呼,这条1480米长的隧道全线贯通。从此,石台县城到丁香镇的路缩短了近4公里,路面从7米拓宽到8.5米,车速从40公里提至60公里,石台西片群众再也不用攥着方向盘“翻山绕路”,困扰世代出行的难题被这道穿山隧道破解。
  几乎同时,另一个好消息传来:S36宣东高速石台至东至段的前期工作已“跑完‘最后一公里’”,可研、用地预审、环评全落地,正推进特许经营权招标,今年年底就能开工。这条串联起石台县横渡镇、止于东至县尧渡镇的高速,全长60.26公里,双向四车道、时速100公里,还将设横渡(枢纽)、石台南、丁香等5处互通和1处服务区。等这条高速建成后,石台的外联高速网会更密,跑向长三角的步子也迈得更大。
  “十四五”期间,石台县以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从“绕山路”到“长三角5小时圈”
  以前送硒泉去上海,要从池州上高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了,货也能更快送到客户手里。”安徽檀泉硒饮品有限公司的驾驶员陈师傅握了十几年方向盘,提起高速带来的变化,脸上的笑藏不住。
  2021年9月28日,G3W德上高速池州至石台段通车,这是个让石台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山城告别了“不通高速”的历史。一年后,这条高速全线贯通,36.12亿元的资金投入、168万方路基挖方、205万方填方、11596米隧道掘进,硬生生在群山里凿出了对接长三角的“主动脉”。如今,以G3W德上高速为骨干,G530、G237两条国道为支撑的“一横两纵”交通骨架立了起来,石台到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幅缩水”,人才、货物、资金这些“活水”,终于能顺畅地流进流出。
 盘山险路变“通勤快车道”
  “以前从丁香镇去县城进货,走的是盘山公路,弯多坡陡,一趟要20多分钟,下雪天路面结冰还得封路,心里总揪着。现在隧道通了,十几分钟就到,开车都觉得心里踏实了!”家住丁香镇的商户汪建云,每周都要往返县城好几趟。隧道贯通后,她的进货路彻底“改了样”。
  梓桐岭隧道只是石台国省干线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S358青红路改建工程,9.8公里的路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今年底就能通车;G530石查路改建工程更“硬核”,32.55公里的公路,有梓桐岭和小岭两座隧道,等这些路都建好,石台的县域路网会像“毛细血管”一样通畅。
  “看着这条路从坑洼土路变成平整路基,再一点点铺上柏油,我们心里比谁都高兴。”G530项目副经理赵春生指着隧道口说,“村民路过时总说‘路修好了,以后出门方便多了’,这话比任何奖励都管用!”
  国省干线的“翻新升级”,让石台城乡路网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光像汪建云这样的商户通勤更省心,县域内的物资运输、产业联动也快了起来,城乡融合的“脉络”,越走越清晰。
  游客“走进来”特产“走出去”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自驾游客不敢往里开。现在柏油马路通到村口,我家民宿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仙寓镇大山村村民陈珍,站在自家院子里,给笔者算“交通致富账”:“路修好了,游客‘走进来’了,我们的土鸡、腊肉这些山货也能‘走出去’,农副产品的销量大幅增加。”
  陈珍口中的路,起自仙寓山风景区游客中心,全长24.25公里,是“十四五”期间石台县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拓宽了原有狭窄路段,还增设了错车道、安全护栏和反光标识,极大提升了通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如今,这条串联起大山村与外界的公路,不仅是“便民路”,更是带动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外销的“黄金路”。
  “十四五”以来,石台把农村公路当成“富民路”来修: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42公里,超规划目标42%;县乡道升级140多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近200公里,养护工程200多公里,还改了39座危桥——以前农村“晴通雨阻”的日子,彻底过去了。更贴心的是,石台还建成了33公里的美丽公路示范段,安装了430套路灯,打造了32处特色景观节点。现在,农村公路不只是“便民路”,更是“风景线”,开车路过,满眼都是青山绿水。
  这些纵横交错的农村路,藏着该县乡村振兴的“密码”。游客循着坦途来,激活了乡村旅游;农特产品借着通路出山,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一幅“路通业兴、民富村美”的画卷,正在皖南山间徐徐展开。
  公交到村口快递进农家
  “以前村里没通公交,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得靠家人送。现在公交直接开到村口,我们残疾人还能免费坐,太方便了!”大演乡新联村村民檀春荣,坐着崭新的城乡公交,笑得格外开心。2024年12月1日,新联村告别了“不通公交”的历史,村民们不光出门方便了,还能借着交通红利,吃上“旅游饭”。
  在横渡镇鸿陵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许秋玉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快步赶来取件。“儿子前两天说给我买了件衣服,没想到直接寄到村里,不用再跑几公里去镇上拿了!”她接过快递时说。
  近年来,石台的交通服务越来越“暖心”,2023年推出残疾人免费乘公交政策,全县持证残疾人都能享受;新增5条公交线路、优化8条,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在全省都排前列。物流也跟上了:新建1个县级公共配送中心、2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培育2家规上物流企业,年营收突破5000万元,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织得更密,快递进村率100%——山里的特产能快速出山,城里的商品也能轻松进村。
  智慧交通也没落下,六都超限检测点实现“非现场执法”,2021年以来查处200多辆超限车,卸载货物超1000吨,守住了道路安全;“跨省通办”系统帮群众线上办了600多件交通方面的业务,不用再“跑断腿”,真正实现“少跑腿、不跑腿”。
  从梓桐岭隧道贯通的欢呼,到宣东高速即将开工的期待;从高速“从无到有”,到农村公路“全域覆盖”……“十四五”期间,石台的交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3年,石台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2024年2月成功创成第四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一条条坦途,不光改写了石台人“翻山越岭”的出行记忆,更激活了县域发展的“一池春水”。
  如今,石台,这座曾经的皖南贫困县,正沿着一条条致富路,加速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