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德,何成文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特色民宿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关注,经我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
民宿作为旅游住宿业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来池州休闲度假康养、体验特色慢生活的新选择,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展示池州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池州民宿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初步形成环九华山及周边区域、沿秋浦河流域等集聚发展的态势,截至2025年3月,全市民宿等小型住宿设施有1186家,客房8800个,餐位数21000个,2024年我市民宿数量较上年度增长37.5%。其中精品民宿300余家,国家甲级民宿1家,丙级民宿8家,皖美金牌民宿43家、皖美银牌民宿100家。2024年全市民宿接待游客217.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53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个。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九华街、柯村、青阳九华原乡宿集、秋浦河沿线、石台仙寓山等民宿集聚区,集聚区民宿数量占全市的87%以上,营业收入占全市95%以上。
2024年,青阳县(九华山)获评“皖美民皖宿集聚区”。
我市民宿发展取得良好的成绩,您在提案中提到民宿产业整体体量较小、发展不平衡、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也还存在。
一、高位推动、科学布局民宿产业发展
建立池州市促进旅游民宿发展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任副召集人,各县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研究解决制约我市民宿发展的问题,制定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印发《池州市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我市民宿发展的目标,从15个方面提出推动民宿发展的具体措施任务。将旅游民宿发展纳入《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池州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2-2026)》。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民宿的项目招商和人才引进,将旅游民宿招商纳入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引进文旅企业或知名民宿管理公司(集团),大力培育旅游民宿品牌,推进旅游民宿管理专业化、连锁化集群集聚发展。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旅游民宿发展较好的杭州、北京、黄山等地开展招商工作。市文旅局积极与黄山梦潜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黄山宏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系沟通来我市投资旅游民宿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市投资促进局的沟通,将旅游民宿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工作。
注重民宿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和品质化发展。根据我市地域、客源和市场等特点,指导培育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市场差异化突出、产品品质优良特色民宿集聚区,得到市场的认可。主要是文化体验型九华乡、九华镇、青阳庙前镇、东至东流镇等,康养度假型有青阳朱备镇、石台仙寓镇,自然风光型有石台大演乡、七都镇、矶滩乡等。
2024年,我市争取到中央、省财政支持项目8个、资金6120万元,修缮历史建筑、传统建筑200余栋,鼓励修缮后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为民宿等。2025年,我市争取到省财政支持项目7个,获得省财政资金1710万元。2024年以来,我市新增历史建筑23处(共计142处)、传统建筑350处(共计350处),普查出潜在传统村落4处、潜在历史地段21片。鼓励各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截至目前,在传统村落开办民宿、农家乐150余家。
二、落实政策、引导民宿产业健康发展
出台《关于促进本市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民宿发展奖励纳入《池州市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对首次评定为国家甲级、乙级、丙级旅游民宿和“池州十佳特色民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参照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5万元。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评定为国家等级民宿、池州十佳特色民宿以及在省级以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奖人员发放奖补资金279万元,有效的激发民宿经营业主在产品、服务、安全等方面的提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县、乡镇、村庄规划中统筹安排不超过5%的“留白”用地,用于暂时不能明确用地位置和规划用途的各类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组织各地将已明确位置的项目用地纳入规划二级分区,作为土地报批依据。近年来已梳理重点历史文化旅游及配套设施项目30个,并坚持“项目为王”,动态更新。
落实《关于加强“大黄山”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保护利用的通知》精神,将民宿等旅游项目中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保障悦山康养谷礼貌山旅游等8个重点文旅项目用地91亩;采取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集体建设用地联营入股、入市等多元化方式供地,完成国有建设用地出让8宗409.63亩、集体入市1宗31.8亩。实施点状供地项目4个78.97亩,收益487万元。推行不动产登记“市域通办“跨省通办”,压缩文旅项目登记环节和时限。
协调17家银行,开发近20个助力民宿发展的金融产品。据统计,2024年,农行池州分行文旅产业贷款余额达12亿元,较上年净增2亿元,服务酒店、民宿、农家乐等小微文旅企业超300户;合肥民生银行庐江支行、工行池州分行民宿贷产品提款规模已超2000万元。
三、丰富业态、多产业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产业融合,培育一批民宿+非遗、民宿+康养、民宿+农业、民宿+打卡点等风格的住宿企业。连续六年开展“池州十佳特色民宿”评选,遴选出58家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安全文明的池州市特色民宿,凸显池州地域特色文化,提高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鼓励民宿在打造非遗展演、农特产展示、茶艺和农家生活等场景,一是丰富了民宿内涵,二是增加了民宿和周边群众的收入,三是宣传了池州优秀的地域文化,四是增强了池州民宿的文化符号。我市山水间·醉里头、秋浦仙居、飞地学苑、七景山居、初心叁舍、小张文艺家、香榭里、无住唐居、妙隐、云瑶居等民宿,成为地域特色鲜明、服务规范、产品优质的池州高品质旅游民宿的代表。
根据市场需求,我局推出了“来池州,睡个好觉”品牌发展行动计划,分季节推出“养生”“消暑”“秋收”“冬藏”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民宿特色化融合发展。
四、多措并举、夯实产业人才基础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撑。近年来,制约我市民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一线员工。我局一是加强培训教育,通过以会带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培训民宿管家和员工500余人;二是强化技能提升,在全省率先举办首届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激发民宿工作人员拼技能、展风采;我市3家民宿管家分别获得全省旅游民宿管家技能大赛金、银、铜奖,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青阳初心叁舍、东至飞地学苑获得“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二十强”。东至飞地学苑民宿获得全省文化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民宿早餐比赛铜奖。三是分批组织东至县、石台县民宿业主或管家100余人到青阳、九华山等现场学习和考察民宿运营管理经验;四是积极支持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办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配合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课程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五是积极推进民宿管家考评员工作,我市共有9取得考评员资格,为下一步民宿管家等级评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多维宣传、打造池州优质民宿品牌
将旅游民宿纳入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体系,加大我市旅游民宿的营销推广力度,今年以来,我市在南京、上海、合肥、西安、湖州、苏州通过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优质旅游民宿,提升我市旅游民宿的知晓度。池州文化旅游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立体选宣传池州旅游等级民宿、池州十佳特色民宿等精品民宿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我市旅游民宿的美誉度。
为促进民宿品牌建设,提升我市民宿美誉度和知晓度。我市积极筹办“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主题活动暨来池购(Let's Go)池州民宿美好生活季,开展池州民宿“六个一批”系列活动:推出一批池州最具氛围感民宿;策划一批池州民宿精品线路;推出一批池州民宿美好生活家;发放一批池州民宿惠民消费券;推动一批池州民宿线上联动直播;引导一批Let's Go(来池购)文旅促销活动。通过资源展示和惠民福利的形式,引领市民游客们玩转池州的精彩景区、精品民宿,释放池州文旅消费的无限潜力。我市推出初心叁舍等8家最具氛围感民宿,编制杏花诗雨民宿游、秋浦河沿线民宿游、石台天路民宿游、九华乡村民宿游、青阳康养民宿游等5条民宿主题旅游线路。
精心推出“1+X”安徽民宿惠民直播活动,“1”指在6月20日当天,线下展区与线上直播同步,在池州会场的安徽民宿620专场带货直播间,有特色、优惠力度高的精品民宿会在现场互动推介,为大家介绍饱含匠心的民宿设计。“X”为邀请全省精品民宿,参与为期一个月的直播活动,形成“一月一品”全力推荐模式。
2025年春节前,我局为促进民宿消费,打造特色活动空间,举办“池州小众且有趣的文旅新空间”发布“松弛感爆棚”“班里班气”“文艺范十足”“老板是个大厨”“攒满青春记忆”“灵魂有乡气”“风景这边独好”等一批特色民宿空间,受到游客和市民好评
六、下一步工作
充分发挥池州市旅游民宿发展联席会议的作用,完善民宿管理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供给侧改革、优化经营环境等举措鼓励旅游民宿高质量集聚发展。一要召开全市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启动“来池州,睡个好觉”品牌发展行动,推进《池州旅游民宿发展规划》《池州市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二要通过国家等级民宿、皖美民宿、行业技能大赛等带动民宿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三要不断提升池州旅游民宿的美誉度,打造池州民宿品牌IP。四要做好民宿管家和服务人员等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民宿管理和服务质量。五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放管服”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旅游民宿安全、优质、文明。六要协同发力,利用好各部门相关奖补资金和政策,在土地、融资、人才、交通和环境等方面为旅游民宿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科 余泉泉
联系电话:0566-2088235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