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800MB197857X6/202505-00019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标题: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0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4-16 发布日期: 2025-05-16
废止日期: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0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5-16 10:52 来源: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袁小年代表: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会议提出的《关于借力华龙洞遗址发掘,为池州文旅热再添一把火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华龙洞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华龙洞遗址作为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研究的重要发现,其科学价值和文旅潜力已纳入我市重点开发项目。市、县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华龙洞遗址保护利用与文旅融合开发等工作。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近年来,积极编制项目方案向上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获得国家文物局本体保护及安防项目支持670万元、安防工程129万元及文化强省项目经费400万元。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项目化推进华龙洞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区域六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景观节点、道路沿线、遗址本体及陈列馆改观明显。市、县文旅部门正在谋划编制华龙洞遗址保护方案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二是持续巩固学术研究成果。联合中科院古脊椎所等机构开展4次系统发掘(首次于2006年正式开始挖掘),累计出土30余件古人类化石1.2万余件动物化石及数百件石器,填补了东亚地区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演化空白。华龙洞遗址考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显著提升遗址学术影响力。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2月8日发布研讨会成果,确认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华龙洞遗址为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三是推动文旅融合与品牌塑造2024年5月,华龙洞遗址陈列馆入选省级首批类博物馆名录,被纳入安徽省类博物馆培育库,成为大黄山文旅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2月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发“东至人”主题文创产品(冰箱贴、钥匙扣、信封等),开展模拟考古、摸鱼大赛 、考古游、研学游等活动,推动科普与旅游深度融合,改造后的陈列馆仅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二、关于华龙洞遗址保护利用下一步计划

一是推进华龙洞遗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征集规划意见、完善规划文本,对接省文物局完成规划审批,确保在新一轮评选获评。

二是编制遗址考古发掘计划,申报2025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联合中科院古脊椎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科技考古与周边勘探。

三是推进遗址本体安防项目与陈列馆安防提升工作申报,积极申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参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断提升华龙洞遗址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四是强化华龙洞遗址宣传推介。开展宣传片、纪录片拍摄项目和系列文旅推介活动,实施华龙洞遗址公共文化空间项目和文艺精品创作项目。

三、关于华龙洞与我市全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举措

我市将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契机,推动“文化+生态+康养”深度融合,持续聚焦华龙洞遗址的“活化利用”,以文化赋能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全力打造长三角文旅新地标。针对您的建议,下一步将重点推进:

一是加强区域合作。持续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强化景区营销联动,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挖掘文体旅资源潜力,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实现游客互送、景区互推、客源共享,不断激发旅游市场新活力,推动文旅发展“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二是强化业态创新。结合华龙洞IP,串连起九华山、平天湖、牯牛降、华龙洞等景区,推出研学游、生态游、考古游等系列旅游线路,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及线下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动我市文旅消费火热“出圈

三是构建池州文旅宣传新格局。统筹主流媒体、协会、自媒体及网络达人资源,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系统策划池州文旅主题内容,推动品牌传播从短期流量向长效留量转化,全面提升文旅吸引力与美誉度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联系人:朱嘉仑,电话:18956699136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