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为何说循着李白的治愈,才读懂池州的康养密码?

作者:记者 张雨生 信息来源:中新社 发布时间:2025-11-27 08:10
[字号:默认超大]



秋浦河风光。李春 摄

  以“康养”为题,以文旅为脉,以产业为翼。
  11月28日,2025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暨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将在安徽池州石台县如期启幕。
  这已是以长三角为辐射范围的康养旅游嘉年华活动连续六年落户池州。
  从“养生硒游季”到“全域康养生态展示”,这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康养旅游盛会为何对池州情有独钟?
  答案或许藏在历史的长河里— —
  从唐代诗人李白三次驻足秋浦河畔,以“清溪清我心”洗涤宦海浮沉,到今日旅人循着“来池州,睡个好觉”的召唤寻找心灵栖所,池州始终是跨越时空的休憩之地。
  当青阳韦权舆曾与李白共赏九华烟雨,当杜牧在杏花村写下“牧童遥指”的千古名句,当岳飞、刘禹锡等历史人物皆在此留下足迹,池州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中华文化中“治愈感”的精神符号。
  从历史故事到现代产业,如今的六载进阶之路,恰是这座千年治愈地将自然资源与人文积淀转化为现代康养产业的生动实践。
  千年治愈地:从李白GAP到心灵休憩
  天宝十三载,54岁的李白在秋浦河畔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千古绝唱。
  彼时的诗仙政治失意,心怀家国忧思,却在池州的青山绿水间找到了情绪的出口。
  他三度游历池州,创作40余首诗作,秋浦河的清波、九华山的云雾、平天湖的月色,都成为他抒怀的载体。
  在《秋浦歌十七首》中,既有“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的山水赞美,也有“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的田园描绘,更有“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的忧思。
  这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恰恰印证了池州作为治愈之地的独特魅力——它不回避现实愁绪,却以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暖给予疗愈。
  对于池州治愈感的称颂,李白并非孤例。
  跨越历史的烟云,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意境、杜牧的杏花村诗意、岳飞的壮志抒怀、刘禹锡的山水情怀,都在池州这片土地上找到共鸣。
  这些历史人物用他们的足迹证明,池州从来就是仕途跋涉者的“GAP目的地”,是心灵重整再出发的加油站。
  这种跨越千年的治愈功能,在当代被科学地解码为“心灵休憩”的康养理念。
  池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阐释:“我们提出‘自然即药方,生活即疗愈’的理念,将九华山定位为‘心灵磁场’、秋浦河升华为‘情绪镜像’,正是对历史文脉的当代诠释。”
  2025年,池州明确将“心灵成长大本营”作为核心定位,推动休闲度假康养从“景观消费”向“生命关怀”跃升。
  数据显示,全市休闲度假康养产业产值已达约650亿元,年均接待1500万人次,印证了这种定位的市场认同。
  池州秋浦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在实战中深有体会:“我们坚持‘慢节奏+文化、情感赋能’的设计理念,专门为老年群体设计‘可参与、可回忆、可缅怀、可情怀’的元素,如傩面具彩绘、杏花村诗歌吟诵等。”
  这种将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康养产品的思路,让游客在体验中实现“情绪价值负数转正”。
  据悉,九华天池景区推出的“畅享池州山水、休闲康养身心”五天四晚路线,串联起李白笔下的秋浦河、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等历史景观,2024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2260万元。
  于具体的康养产品中,历史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形成独特的池州康养气质。 
  在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的演进中,这种历史文脉的延续尤为明显。
  从2020年首届活动在李白曾游历的平天湖畔开幕,而今即将在石台县举办的第六届康养旅游嘉年华,更是将“富硒”这一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有机结合。
  通过深度挖掘在地文化,以李白秋浦诗、杜牧杏花村等IP为纽带,延伸九华山大愿文化内涵,将非遗傩戏转化为“祛忧仪式”,推出的《傩王传奇》《清溪踏歌行》等演艺产品广受欢迎。
  由此可见,从诗仙的个体治愈到当代的群体康养,池州的历史文脉成为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连续六年在此举办的文化根基。
  自然疗愈场:富硒土壤与现代康养的科学共鸣
  石台县大山深处,一位上海来的银发游客清晨在民宿阳台深呼吸,窗外是绵延的富硒茶山。
  他参加的是“千名银发游池州”活动,选择池州正是因为这里是“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
  池州全域富硒资源占比高达60.2% ,石台县99%的土地富含硒元素,70%的区域达到富硒标准,这种地质特性如今已成为康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李白时代纯粹的自然审美,到当代科学的资源转化,池州完成了自然优势向产业胜势的跨越。
  数据显示,池州森林覆盖率60.1%,大气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35倍,人均湿地面积、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是全省的3倍、4倍、5倍。
  这些数字背后,是池州作为长三角生态屏障的天然优势。
  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我们依托石台‘九山半水半分田,富硒负氧原生态’的特色资源,以‘富硒’为灵魂,打造了富硒主题客栈、富硒养生餐厅、富硒文化展览馆等八大板块。”
  该公司建设的西黄山富硒农旅景区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年接待康养游客持续增长。
  这种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康养产品的模式在池州已成常态。
  全市建成瑞昶康养酒店等亿元以上休闲度假康养项目37个,杏花村颐养中心等健康养老机构86家,长三角健康养老(异地养老)基地11家,市级以上疗休养基地21家。
  九华山阿尔卡迪亚温泉酒店代表分享他们的实践:“我们的温泉采自九华山地下1500米地热资源,水中含硒等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内设特色养身泡池50余种。”
  该酒店作为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及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依托池州独特的自然禀赋,打造了以中式文化为主题的养身养心度假胜地,拥有366间风格独特的客房,年均接待康养游客数万人次。
  在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的推动下,这种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放大。
  通过精准规划定位,池州重点打造四大休闲度假康养片区,其中沿秋浦河康养硒游目的地直接对接奥地利多瑙河瓦豪旅游“康旅融合”思路。
  全市谋划创意休闲、数字文娱、诗画度假、田园康创、山乡户外等22个产业集群,九华画廊、平天湖水路空运动基地、石台康旅新城、升金湖科考研学基地等9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2022年以来,牯牛降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九华天池旅游基础设施等8个文旅康养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1.75亿元,为自然资源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池州交通国际旅行社的汪佳佳坦言:“每年的3月份至10月份,石台的客房可以说是一房难求!我们依托石台富硒资源,设计了以石台为中心的富硒生态养生游线路,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城市广受欢迎。”
  这种市场热度,正是自然资源科学转化的最佳证明。
  从李白笔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秋浦冶铜场景,到今日“富硒养生、药食同源”的康养产业,池州始终深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产业生态圈:从传统观光到康养升维的系统构建
  夜幕降临,九华天池傩仙镇灯火通明,游客在非遗傩戏表演中体验传统文化,在制香、禅茶工坊中放松身心。
  这是池州华池实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文旅康养综合体,去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该公司营销总监刘洁琴表示:“文旅康养不是简单的‘旅游+养老’,而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
  这种产业思维的转变,正是池州从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升维的缩影。
  而全市休闲度假康养产业产值约650亿元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在支撑。
  早在十年前,池州市委市政府便提出了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总体构想,编制《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
  近三年来,全市共签约落地石台生命健康产业园、东至县至德颐养院、安东颐和嘉园康养中心等文旅康养项目141个、投资额252亿元。
  创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个、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4个,石台县获评“中国康养旅游名县”。这种系统性产业布局,为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据介绍,在产业融合方面,池州实现了多维度突破。
  通过推进与上海长宁区在涉老信息共享、护理人员评价和资格认定等方面互通共认,池州市人民医院、东至县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打破了康养产业的地域壁垒。
  同时,全市36家A级景区支持宠物入园,九华山机场提供宠物承运业务,完善携宠旅行“游行医”服务体系,九子岩景区策划的宠物嘉年华吸引全国13省市宠物家庭,景区接待同比增长78%,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2025全球创新案例。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创新业态,大大丰富了康养产业的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安徽九华山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安徽省首单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高成长产业债“25九华01”。
  该期债券规模4亿元,期限3+2年,以2.52%的票面利率创下安徽省AA主体评级无担保产业债券市场新低,认购倍数高达4.68倍,充分彰显资本市场对九华山文旅康养集团核心资产价值、优秀管理团队以及九华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力的高度认可。
  池州文旅康养集团通过国企改革,在上交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9亿元,全面聚焦做强休闲度假康养业务,1-5月份营收同比增长25%,净利润增长83%。
  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同时,池州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市人才集团联合科锐国际成立合资子公司,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家智库,成立九华黄精康养产业研究院、筹建富硒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产业发展“最强大脑”。
  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在这样完善的产业生态中自然能够持续进阶。
  通过“双招双引”工作,池州重点谋划杏花村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华硒高端康养度假酒店等文旅康养项目24个、总投资303.3亿元,对接完美世界、黄山小住一下等20家头部文旅企业。
  与此同时,在外交部多次向全球推介平天湖“天路”、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背景下,池州海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入境游同比增长155% 。
  这些产业成果,使嘉年华每年都有新内容、新亮点、新突破。
  从交通基础设施看,池黄高铁建成通车,融入长三角高铁旅游大环线,九华山站到发旅客人次居沿线车站之首;九华山机场二期智能化航站楼投入使用,新增5条重点航线;携手长航集团开通“爱乐游轮”黄金航线,九华山游轮码头接待航次、人次较2019年增长均超300% 。
  这种“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参与康养旅游嘉年华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李白在秋浦河畔寻找心灵慰藉,到当代人在池州追求优质睡眠;从古代的诗人唱和,到如今的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池州始终是那个能够让身心安顿的地方。
  五届嘉年华的进阶之路,实则是池州康养产业体系的成熟之旅——历史文化赋予其灵魂,自然资源奠定其基础,产业生态构建其骨架。
  当池州文旅康养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5%,当九华天池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当“来池州,睡个好觉”品牌响彻长三角,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响亮的文旅口号,一个未来的产业布局,一个充满慰藉的城市名片,更是一座千年治愈之城的生动实践。
  池州的康养魅力,不仅在于其能够让人“情绪价值负数归零”,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从历史到文化、从资源到产业的完整体系,这或许就是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联系在此举办并持续进阶的深层原因。
  面向未来,池州正擘画一幅“康养”新画卷,培育一个“文旅”大产业。这幅画卷,既浸染着秋浦河的千年墨色,也闪耀着长三角的现代光彩;这方地域,正期待着与世界共鸣,演绎关于健康与幸福的全新未来。
  而这,便是池州的答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