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立冬至 雁归来
1.5万只候鸟“先头部队”抵达升金湖

作者:记者 张艺楠 通讯员 江靖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08:14
[字号:默认超大]


越冬候鸟在升金湖水面翱翔。 通讯员 江靖 摄

  立冬至,寒风起,候鸟归。清晨的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薄雾尚未散尽,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水草在浅水中轻轻摇曳。一阵清脆的鸟鸣划破宁静,成群的豆雁、白额雁贴着水面低空掠过,翅膀划破晨雾,稳稳落在浅滩之上。连日来,随着冬季首个节气的到来,1.5万只南迁候鸟“先头部队”陆续飞抵升金湖,在这里停歇补给,等候大部队集结,共同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越冬之旅。
  沿保护区观鸟栈道前行,浅水区内数百只豆雁曲颈啄食,长喙接触水面的声响细密不绝,警惕的雁鸟不时抬头张望,确认安全后再续觅食。不远处芦苇荡边,十几只小天鹅舒展脖颈,洁白羽毛映着晨光,它们或扎水捕鱼,或结伴滑行,激起层层涟漪。远方滩涂上,成群鸻鹬类候鸟如流动光斑,在泥沙间蹦跳穿梭寻食,为冬日升金湖注入勃勃生机。
  “快看,那批白额雁是昨天下午到的,今天已经适应环境了。”栈道上,摄影爱好者王传谦正举着相机,小心翼翼地调整焦距,镜头紧紧追随着湖中的候鸟。他穿着深色外套,裤脚沾满了晨露,脸上却难掩兴奋,“我每年立冬后都会来,一待就是三四天,就为了记录这些鸟儿的身影。好多朋友看了去年我拍的小天鹅照片都想来升金湖看看。”王传谦说,这里生态环境好,水草长得旺,水质又干净,候鸟才愿意年年来。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升金湖多样的湿地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为了迎接候鸟归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早已忙碌起来。在保护区管理处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正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候鸟的栖息情况,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不同区域的候鸟数量和活动状态。“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了。”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科长宋昀微介绍道,“针对候鸟栖息需求,我们开展了觅食地建设和水位调控,为候鸟提供多样的觅食地环境。”
  除了生态环境的准备,保护区还加强日常巡护监测力度。组建了专业巡护队伍,每天分片区沿着保护区的边界和核心区域进行巡逻,重点排查非法捕捞、违规进入等行为。同时,在关键路段设置了警示牌,向周边群众宣传候鸟保护知识,引导大家共同守护候鸟的越冬家园。“保护区还开展了水生植被生态修复工程,今年共种植苦草、黑藻等各类水草8000余亩,进一步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宋昀微说。
  “每天早上,我都要和队友驾驶巡护船在湖面巡查。”巡湖护鸟员张忠建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湖面的情况,“现在是候鸟陆续抵达的关键时期,得时刻留意它们的状态,看看有没有受伤或者掉队的候鸟。遇到有群众靠近核心区,我们也会及时劝阻,既要让大家能欣赏到候鸟,也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环境。”
  湖边的村庄里,村民们也自发加入到候鸟保护的行列中。东至县张溪镇联盟村管村组村民管胜华提着塑料桶,沿岸捡拾垃圾。“这些年看着候鸟一年比一年多,心里真高兴。”他说,候鸟是“吉祥鸟”,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现在村里没人去湖边捕鱼、捡鸟蛋了,大家还会主动给候鸟提供食物,让它们在这儿住得安心。
  随着气温逐步降低,候鸟迁徙高峰也即将到来。据悉,目前抵达的1.5万只候鸟以雁鸭类、鸻鹬类为主,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也将陆续飞抵升金湖。“预计今年冬季,升金湖将迎来近十万只南飞候鸟越冬,数量与往年基本持平。”宋昀微表示,保护区将持续加大保护力度,优化监测手段,完善救助机制,确保每一只候鸟都能在升金湖安全越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