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东至县尧渡镇尧舜社区居民吴碧波时,她正牵着孙子的手慢慢走回家。从她从容不迫的神情中很难看出,这个63岁的老人,曾用柔弱的肩膀20多年如一日扛起照料养父母的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真谛。
故事的起点,是一份超越血缘的深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吴碧波的小舅痛失8岁独生子,一岁多的她被父母过继给小舅,在养父母的悉心呵护下长大。“上小学四年级时,养父母给我买了件的确良布料的衣服,这件新衣让同学们羡慕了好几天。”吴碧波回忆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省吃俭用也要给我最好的。”这份深入骨髓的疼爱,在吴碧波心底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结婚后,吴碧波主动提出和养父母同住,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孝敬老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的一场意外导致吴碧波的丈夫突然离世,给了这个家沉重一击。彼时,养父母年事已高,儿子江吴骏才13岁,养父因女婿的离世深受刺激,不久后便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看着老人浑浊的眼睛和孩子通红的眼眶,我知道自己不能倒。”吴碧波擦干眼泪,毅然扛起家庭重担。她每天步履匆匆,在公司上班兢兢业业,下班后总是一路小跑,赶回家照料养父、抚育孩子。
“父亲原本是街坊邻里都称赞的体面人,特别爱干净。患病后,意识模糊,常常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吴碧波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仅没有丝毫嫌弃,而是细心摸索出一套贴心的照料方式:每次擦洗前先悄悄调暗房间灯光,既让老人放松又维护了他的体面。她一边轻手轻脚地给老人擦身、换衣、剪指甲,一边轻声和老人唠家常,哪怕得到的只是父亲模糊的回应。“那时候我放学回家,总看见妈妈蹲在地上给爷爷擦脚,她额头上全是汗,却从不说累。”江吴骏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精心照料,吴碧波陪着养父走过了7个春秋。2007年,养父在83岁高龄安详离世。
养父的离世让养母深受打击,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没过多久,她就相继患上帕金森病和脑梗,双手不停颤抖,后来更是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连吃饭、翻身都需要人帮忙。吴碧波再次承担起照料老人的重任,她在养母房间摆放了一张行军床,开启了“随叫随醒”的值守模式。有时,老人一个轻微的翻身、一声无意识的哼吟,都能让她从睡梦中立刻惊醒。为了让养母吃得营养健康,她每天变着花样做软烂易嚼的饭菜,一勺一勺耐心地喂饭;担心老人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她特意买来按摩书籍自学手法,每天早晚给老人揉肩、捶腿。
2014年,吴碧波从单位退休,有了更多时间照料养母。每天清晨,她先给养母擦脸、漱口、喂早餐,再收拾房间、清洗衣物;上午买菜回来,就坐在床边给老人讲社区的新鲜事;下午趁着天气好,便搀扶着老人在小区里晒太阳、和邻里聊天。老人行动愈发不便后,吴碧波便用轮椅推着老人出行。江吴骏心疼母亲,多次提出请护工帮忙,都被吴碧波拒绝了。“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妈养我小,我养她老,这是我该做的。”在她的影响下,江吴骏也格外孝顺,只要有时间,就会帮忙照料老人。2024年秋天,90岁的养母安然辞世。
如今,吴碧波的孝行早已在尧舜社区传开,成了邻里口中的“孝亲标杆”。尧舜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梁燕上门走访时,不禁感慨道:“照顾卧床这么多年的老人,屋里没有一点异味,老人清清爽爽,这份耐心和细心,常人真的难及!”邻居李燕说:“吴大姐照顾养父母几十年,从没想过放弃,这份坚守太难得了!”不少居民受她影响,对家里的老人也格外孝顺。
近年来,吴碧波先后获评东至县“最美儿女”、池州市“最美婆婆”“池州好人”。面对荣誉,她只是淡淡一笑:“养父养母就是我的亲生父母,照顾爹妈是本分,谈不上什么功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