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药放心多了,用手机扫一扫药品外包装上的追溯码,药品的生产厂家、进货渠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主城区某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市民杨女士拿着刚购买的药品说道。杨女士口中的药品追溯码,正逐渐成为保障市民用药安全的“利器”。
药品追溯码,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由数字、字母或符号组成,具有唯一性。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时,就被赋予了这样一个独特的身份标签,完整记录其生产、流通、销售的全流程信息。
走进主城区的多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记者注意到,药店内销售的药品外包装均清晰标注追溯码,且在药品销售环节,店员须依规扫描追溯码录入系统,才能完成医保支付。“药品追溯码推行后,一旦有药品进行二次销售,系统就能精准识别出来,所以我们的药品管理更规范了,顾客买药时也更加放心了。”某药店店员介绍道。
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自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积极响应、扎实推进,严格执行“无码不付”机制,推动构建起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1290余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已全部接入药品追溯系统,接入率达到100% 。
“我们将追溯码校验嵌入医保支付系统,严格落实‘依码结算、依码支付’,并同步开发智能监管平台,通过比对药品追溯码与‘进销存’数据,精准识别‘回流药’等违规行为,有效防止了药品回流销售。”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中心综合科科长倪良梁说。
除了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外,我市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也已全面推行药品追溯码应用。在市妇女儿童医院,药品从入库、调配到发放全流程均已实现可追溯管理。“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让患者用药更安心。”该院药剂科工作人员刘慧说。
市医保局提醒广大市民,日常在购买药品时,可以用手机打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支付宝,扫描药品外包装上的追溯码,了解药品详细信息,若发现药盒码已有多人扫描过,或扫码验证后确认为问题药品,可保留好药品、小票等证据,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依法依规主张索赔,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