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池州商之都国庆动漫嘉年华活动现场。 记者 张延鹤 摄
项目工地机器轰鸣不停、商场超市客流络绎不绝、景区景点人气持续高涨……金秋时节的池州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如何答好扩大内需这道发展考题?池州坚持创新求变,用更大力度谋举措、更实行动破难题,全力打好投资消费组合拳,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创新打法,汇聚动能
在位于青阳经开区的路飞镁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镁合金材料历经多道精密工序,最终蜕变为电动自行车一体轮毂。公司负责人胡雄广直言,“当初选择落户池州,就是看中这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这也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底气所在。”这样的选择并非个例。依托安徽宝镁在镁基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优势,青阳经开区成功招引数十家优质企业集聚,形成原镁材料供应、镁合金生产、镁合金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而这,正是池州以龙头引链条、以链条聚产业的生动缩影。池州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事”,在深耕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联动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招商体系。
随着招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叠加企业对产业链配套精度、政策服务专业性的需求更趋细分,传统招商模式正面临新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招商引资质效双升?池州创新建立“专班+群主”协同机制,以“1+9”工作体系为核心抓手:紧扣“产业组织者”这一核心定位,细化落实完善产业图谱、编制产业规划、强化配套服务、打造专业团队、设立产业基金、搭建创新平台、深化协会合作、开展对标学习、推进重点任务等9项具体职责,走出一条从“招项目”到“育生态”的招商新路径。
“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仅围绕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应用产品等关键环节,绘制半导体产业链全景图,还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同步构建镓产业链图谱,精准锁定37家重点目标招引企业。同时,主动对接半导体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商协会组织,发挥其‘桥梁’作用拓宽招引渠道。”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荣华介绍,从产业链图谱绘制到目标企业对接,从专班协同推进到配套服务跟进,这套精准招商“组合拳”正让池州半导体产业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项目“引进来”只是起点,“留得住、发展好”才是政企共赢的关键。从签约到试生产,晶度半导体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仅用10个月时间便完成从“蓝图”到“量产”的跨越。这背后,是池州为企业提供从审批立项到投产运营的全流程服务保障。围绕企业、人才关切,池州构建“池”久满意“四个服务”矩阵工作机制,建立诉求一口收办、任务一单交办、问题跟踪督办等闭环办理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更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未来,池州将继续深化“专班+群主”协同机制,以更精准的政策举措、更高效的服务保障,推动更多“金娃娃”项目落地生根,持续做强产业集群、做优产业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焕新,消费升级
“ 国补叠加以旧换新,5000多块的空调现在4000出头就能买!”在主城区苏宁易购池州长江路店,市民孙娜拿着刚到手的发票喜笑颜开。家中用了近十年的旧空调本让她犹豫再三,1000多元的优惠直接打消了她的顾虑。从“坏了再换”到“想换就换”,池州用政策红利唤醒群众潜在消费需求,不仅简化“以旧换新”申报流程,还新增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将家电补贴品类从8类扩至12类。
真金白银的补贴让市民“敢消费”,新鲜多元的场景则让大家“愿停留”。国庆期间,池州商之都国庆动漫嘉年华成为消费亮点,舞台互动、随机舞蹈等活动接连上演,不仅吸引大批年轻群体打卡,也让亲子家庭乐在其中,现场氛围火热。“漫展期间,周边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商场负责人张亮表示,漫展聚集的超高人气,实实在在转化为强劲的消费力。为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池州深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加速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消费场景的融合与业态的创新,背后离不开物理空间的改造与升级。池州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在存量资源中挖掘消费新载体。眼下,老池口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更新项目正稳步推进,“依托工业文化、长江文化、茶文化,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融合创意文旅、会议会展的综合性产业集聚区和城市会客厅。”池州市老池口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不止老池口,秋浦影剧院美丽街区、老区政府创意街区、中骏世界城商业综合体等项目也在加速建设,池州通过空间再造推动多业态集成,让传统街区、商场变身消费新地标。
“当前池州正处于消费市场扩容升级的关键期,必须找准方向、持续发力。”市商务局局长陈琳表示,将持续优化商业板块布局,统筹不同区域商业载体建设,形成“各有侧重、互补联动”的商业格局,避免业态同质化竞争;聚焦场景创新,在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融入文化等元素,推动传统商业体引入新兴业态,既满足本地需求也吸引周边消费;立足群众需求,破解消费“最后一公里”难题,持续落实惠民政策,让市民在便利消费、品质消费中感受实惠。
文旅融合,一路繁花
今年,贵池区大王洞风景区完成溶洞提升改造工程,推出首家以“西游幻境”为主题的行浸式数字溶洞,将前沿科技与东方神话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旅体验。“真是太奇幻了,这一趟来值了!”游客杨晔边用手机记录边兴奋感叹。针对蓬莱仙洞、鱼龙洞、大王洞等传统溶洞景区,池州摒弃“灯光+解说”的单一模式,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探索自然奇观时,还能解锁神话剧情、动态特效等互动玩法,推动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
在文旅消费升级浪潮下,如何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持久吸引力,让“打卡式流量”变“沉浸式留量”,是池州文旅发展的核心课题。对此,池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破题思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可参与、有记忆点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作为全市首个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华龙洞遗址陈列馆不仅静态陈列古人类化石与石制品,更创新运用3D、AI等技术构建起“穿越时空”的体验空间。“通过科技手段,让文化场景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交互的‘活态剧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化体验,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普及。”华龙洞遗址管理处主任金泽田说。
在场景创新之外,池州更以“跨界融合”思维培育文旅新业态。依托环九华山区域区位与资源优势,青阳县抢抓宠物经济发展新机遇,通过打造特色文旅IP、完善服务体系等创新举措,推动宠物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携宠而来,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从贵池区傩仙镇将非遗傩戏与璀璨烟花结合,打造“夜游经济”新地标;到石台县把目连戏、黄梅戏搬进景区,让游客在山水间聆听传统戏曲;再到东至县推出星空之城等研学线路,成为亲子游热门选择……多元业态的涌现,让池州文旅从“单一观光”转向“全链条体验”。“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围绕核心景区、夜间消费、宠物经济等领域,推进‘四大片区’96个项目招商。”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风华表示,将通过举办“创客在池”文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人才,加快池州人才港、青阳九华文创谷建设,孵化一批融合创新型企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重要节点,推出赏秋游、养胃游、研学游等特色产品,做强傩仙镇、老田村等夜消费场景,办好全国康养旅游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持续点燃文旅市场热度,让文旅融合的“繁花”在池州常开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