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部门传真

策划活动80余场,吸引4万余人次入场
— —市科技馆:青少年科普“热”潮涌动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方雯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5 08:24
[字体:]

智能机器狗表演燃爆全场、小小讲解员自信开讲、夜探科技馆创新“游戏化”科普模式……今年暑假以来,市科技馆以前沿科技、实践体验、趣味互动与人文关怀多元融合为主线,精心策划并推出了81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吸引4万余人次入场,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青少年科普热潮涌动。
  花样科普点燃探索热情
  “ 这种用新型环保材料制成的透水砖,能像海绵一样快速地把水吸干,而普通砖则不具备这个能力……”在二楼生态环保·海绵城市展区,13岁的胡锦程熟练地向参观者介绍生态平衡、湿地作用等与海绵城市相关的知识。
  作为市科技馆今年暑期推出的首个活动,“小小讲解员”项目面向全市1至6年级在校学生招募学员,通过系统培训展品原理讲解、表达技巧与礼仪规范等内容,引导孩子们自主设计讲解逻辑。“ 小小讲解员”在深化自身对科学认知的同时,用“同龄人”的语言拉近青少年与科学知识的距离。“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点燃了他们主动探索、传播科学的热情。”市科技馆工作人员张萍萍告诉记者,整个暑假,“小小讲解员”成为馆内最受欢迎的“明星团队”。
  在“微景观‘小匠人’四期研学实践营”的课堂上,孩子们化身“设计师”,用形态多样的苔藓搭配造型可爱的多肉植物,再将亭台楼阁和亲手制作的廊桥模型精心摆放其中,打造独具风格的“迷你园林”。“这次实践营活动让小朋友直观感受到园林微景观的魅力与多样性,传递了工匠精神,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园林系专任教师王蕾蕾说。
  科普大篷车首次将苏绣、编钟等非遗展品引入馆内,助力文化认同与科学思维双提升;科普游园会借助游戏化情境与任务挑战,让科学家精神、前沿科技以轻松有趣的形式走近青少年;精彩的机械狗表演引得全场欢呼,也在众多孩子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市科技馆正以多元化科普模式,推动科普从“知识传播”向“能力培养”转变。
  智趣联动拓展科学实践
  “ 家里的自来水有轻微消毒味,这是正常现象吗?”“纯净水与自来水,长期饮用哪种更合适?”……8月17日,20余名科技工作者子女在参观江口水厂时,好奇地向工作人员提问。这场由市科协、市科技馆联合市供水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的“自来水厂探秘之旅”科普活动,以实地探访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了解自来水生产的完整制水工艺流程,层层揭开“水的净化密码”。
  “ 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部设备间的桥梁,能实现两者直接通信,把它应用在医疗康复领域,可以帮助瘫痪患者通过大脑指令控制轮椅……”在“探索人体司令部——神奇的神经系统”主题科普活动上,上海中学国际部的生物老师檀沐为现场学生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4项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前沿科技,让青少年们对神经系统研究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场馆内外,各地科普资源在整合联动中实现优化配置和高效共享。联合市公安局开设“反诈小铺”,将反诈知识融入趣味互动,让青少年在“边玩边学”中掌握防骗技巧;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测绘法宣传日开展“探秘测绘科技,守护国家版图”活动,强化青少年版图保护意识;邀请蓝天救援队队员现场演示防溺水等专业应急技能;联动神画电影院举办首届“科技电影节”……“我们积极与多部门合作,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采取沉浸式体验、实地探访与趣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科普知识走出书本、贴近生活,真正被青少年们理解和运用。”市科技馆馆长汪琴表示。
  资源共享优化科普服务
  今年暑期,市科技馆面向社会招募科技志愿者,在场馆咨询、秩序引导等岗位上提供及时帮助。同时,灵活调整科普活动时间及场地,将观鸟、昆虫探索等活动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并搬到户外开展,带来别样的科普体验。
  “ 原来晚上也能逛科技馆!”8月23日晚,市科技馆迎来建馆以来的首次夜场活动。活动以“夜探科技馆 奇幻魔法站”为主题,策划了“气球风火轮”“珠帘喷泉”“魔法浮空球”“旋转的秘密”“隔空控球”五大魔法挑战闯关环节,将伯努利原理、大气压强、惯性定律、静电现象和离心力等科学知识融入游戏化场景,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科学的魅力。“夜游科技馆不仅避开了白天人流高峰,而且营造出更加神秘的探索氛围,进一步深化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记忆。”汪琴介绍说。
  暑假期间,市科技馆还接待了贵池区清风街道翠百社区、马衙街道绿山社区暑托班及九华山风景区老田古村落保护发展协会、贵池区秋浦街道社会组织党群服务站等10个社会机构组织的近500名青少年,推动实现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科普不能局限在展厅里,要走到群众身边。”汪琴表示,暑期活动虽已落幕,但科普之旅还在继续。目前,科普大篷车正带着智能机器狗及其他科技展品,奔赴各县区中小学开展巡展活动,着力为更多人打开科技的“大门”。“我们将不断探索科普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大AI相关展品引进和临时特展举办力度,持续强化‘馆校结合’模式,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