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贵池区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实际需求,挖掘“家门口”就业场景、
开展订单式培养——
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不再难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杜龙菲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1 08:18
[字体:]

  “家里有事打个招呼就能走,按件计酬多劳多得,上个月挣了两千多,既能顾娃又能挣钱,这份工作特别适合我们。”8月22日,在贵池区零工市场,40岁的徐小丽一边熟练地为新能源汽车连接线缠绕绝缘胶布,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这句“特别适合”,背后隐藏的却是徐小丽曾屡屡碰壁的求职遭遇。徐小丽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大孩子今年高中刚毕业,小孩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过去几年,徐小丽也尝试过寻找工作。但是“准时接送小孩、周末可能请假”的需求,让她在应聘中屡屡受挫。“去过工厂,也问过超市,人家一听我要准时接送孩子,周末可能还要请假,就把我拒绝了。”徐小丽的无奈,正是众多“上有老下有小”宝妈群体的共同痛点。
  群众的“痛点”,就是工作的“着力点”。贵池区人社部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像徐小丽这样的群体,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和基本的工作能力,但核心诉求就是“时间自由”。
  为精准破解这一难题,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需求最灵活、信息最集中的零工市场。一方面主动对接区内企业,深入挖掘时间灵活、按件计酬的短期用工岗位;另一方面,优化零工市场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岗位信息与求职需求“精准适配”。徐小丽正是通过一则用工招聘信息找到现在的工作。“手上活计说放就放,再也不担心家里事顾不上了。”徐小丽说。
  徐小丽的经历并非个例。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池区积极拓展“家门口”就业场景,将零工市场打造成服务民生的“前哨站”,累计发布短期用工岗位1200个,接待咨询17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80人,帮助20余名宝妈群体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多一门技能,心里就多一份踏实。”近日,在诗安国际母婴会所,36岁的纪良芹刚刚为一名新生儿换完尿不湿,正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宝宝的体温和喂养时间。谁能想到,如今这位熟练应对母婴护理工作的业务骨干,不久前还是一名企业行政文员。
  “几年前就觉得月嫂是朝阳行业,但没技能、没经验,想转行都找不到门。”纪良芹回忆,当时她在建筑装修行业做行政,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难以应付家庭开销。“想转行,可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那种没方向的感觉,真的很焦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质量就业帮扶关键在于提升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贵池区将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政府补贴、联合优质培训机构等方式,为有需求的群众免费提供“充电赋能”的机会。
  今年4月,纪良芹得知有专业机构开展母婴护理培训,还能享受政策性补贴,立刻报名参加。“20多天的培训,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大量的实操练习,都是干货。”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顺利拿下了母婴护理师证书,又趁着工作间隙考取了育婴师证书。一纸证书,改写了她的职业轨迹。入职诗安国际母婴会所后,纪良芹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很快成长为金牌月嫂,还兼顾管理工作,月收入达到7000多元。“收入翻了两番,经济压力小了很多。”她笑着说。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池区围绕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120人次;开发青年见习岗位200余个,安置青年群体就业见习近百人;通过发布公益性岗位征集公告,开发保洁、护老等岗位,重点安置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
  “就业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要我们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难题。”贵池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包文虎表示,将继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一个个就业岗位,让更多劳动者安居乐业,实现人生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