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路飞镁业工人正在调试新引进的半固态铸造设备。 记者 张延鹤 摄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园区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全市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工业生产领跑全市、创新发展特征明显的特点,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集群成势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走进位于青阳经开区的路飞镁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飞镁业”)生产车间,工人正加紧调试刚引进的半固态铸造设备。“这台设备采用国内先进工艺,能直接将镁合金粒子像注塑成型一样加工成产品,不仅生产效率更高,操作也更安全。”公司总经理胡雄广介绍,公司打算投资5000余万元进行设备升级,进一步提升产能、扩大市场份额。
谈及落户青阳经开区的原因,胡雄广直言:“宝镁就在附近,原材料上午订购下午就能送达。”他表示,正是依托这样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公司才得以稳步发展,如今已成为电动自行车领域头部企业。未来5年,公司计划实现年产800万件镁合金铸造产品,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镁合金生产制造基地。
路飞镁业的成长,是池州园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依托总投资148亿元的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青阳经开区以“链”式思维优化产业集群布局,着力打造镁铝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今年上半年,园区引进的26个省外亿元项目中,70%是镁铝轻合金产业链上企业,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
不只青阳经开区,全市各园区均在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上持续发力:依托省级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池州经开区聚集了36家半导体规上工业企业,形成以“分立器件+封装测试”为特色,涵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智慧应用全生态产业链体系,2024年基地实现产值276亿元;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围绕镁铝新材料、商业航天、先进光储、先进封测等领域,按照商业航天“一体两翼三基地”、镁铝融合发展“六个一”思路,深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今年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156亿元… …
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围绕半导体、新材料等九大新兴产业,我市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跃升,加速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0.8%,半导体产业增加值增长14.8%,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创新赋能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在池州高新区,一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正为园区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成立池州高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这一专业运营主体,园区将原本由管委会包揽的行政管理、开发建设、运营服务等职能,转变为管委会与公司协同发力的“双轮驱动”模式。“公司成立后,我们聚焦企业发展痛点,运用市场化机制打通产业端与资金端的连接通道,开展供应链服务。”池州高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分管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为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14亿元供应链支持。
改革赋能园区发展的同时,平台建设正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7月23日,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徽华迅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个个固态硬盘从流水线上下线后,即刻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今年初,华迅科技突破技术瓶颈,成功推出自主品牌PCIe4.0固态硬盘,读取速度最高达每秒7000MB,写入速度最高达每秒6000MB,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董事长刘武说,这是“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土”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结出的硕果——企业在池州(上海)科创中心设立研发中心,借助“科创飞地”优势攻克存储技术难题,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聚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池州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等,不断推动各级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今年上半年,全市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比全市增速高2.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4.7%,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愈发凸显。
服务升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艾氢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机器轰鸣。这家从苏州布局池州的镁基储氢材料生产企业发展向好,前不久发布国内首个模块化镁基固块供氢系统— —“ 艾氢技术01号自动化镁基模块供氢系统”,并与中电建、清华大学深度合作,推动技术与产业落地。“选择落户池州,正是看中这里丰富的镁铝资源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能帮助解决工厂建设、生产运营等环节的实际问题。”公司副总经理刘旭莹表示。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为重大、紧急项目开通的“极速通道”,针对高频办理事项实行证明免交、证照免带等“ 减负”举措,推动了审批环节的简化,平均时限压缩了1.9个工作日。
在东至经开区,安徽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性能缓蚀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收尾阶段。“ 我们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成功通过中东等地区11家国际大型油服公司的认证,即将走向国际市场。”公司总经理杨晓生介绍,在东至经开区的沟通和协调下,池州海关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今年以来,东至经开区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以“全程帮办代办”提供水、电等要素保障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已为12个重点项目完成全流程代办,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
在池州,营商环境的内涵还在不断拓展: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为园区企业职工和周边群众提供便捷健身场所;池州经开区投入1200余万元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填补区域内无公办幼儿园的空白;大渡口经开区为外来投资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提供配套住房……从生产保障到生活配套,从教育供给到人才服务,园区正以“内外兼修”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今年上半年,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上拉全市工业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新入库工业项目81个,同比增加6个,优质营商环境的“磁场效应”持续增强。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深入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开发区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服务优化,源源不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延链展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园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挑大梁、当主力,为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