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受援人柯振(化名)携爱人专程来到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将一面印有“专业敬业 不负重托 尽心尽责 律师典范”的锦旗交到工作人员和承办律师手中,并连声致谢:“多亏了法律援助,才让我顺利拿到工伤赔偿!”
原来,柯振在下班途中不幸遭遇交通事故,交警判定对方主责。获交通事故赔偿后,柯振与公司协商工伤赔偿,公司以“非工作原因”拒赔。2月20日,他走进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当即指派安徽九华律师事务所吴琼律师承办。吴琼第一时间约见柯振,梳理细节、固定证据,迅速提起仲裁。经多轮沟通,双方调解结案,柯振如愿获得工伤赔偿。
近年来,市司法局始终坚守“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初心,深入推进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专业、精准、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守护贫弱群体合法权益,让法治温度直抵人心。“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援案件1446件,预计为受援人追讨欠薪或索赔1800多万元,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近2000人次。”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曦介绍。
贵池区马衙街道的高大姐遭遇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却拒不赔付医疗费,致其生活陷入困境。万分无奈之际,高大姐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后,告知她无须东奔西跑开经济困难证明,只需填写一张《经济状况说明表》并授权信息核查即可。随后,工作人员通过“五免助手”数据共享平台一键上传材料,民政等部门实时联网核验,很快确认其援助资格。工作人员当即为高大姐指派资深律师,迅速启动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程序。
依托“五免助手”数据共享平台,市司法局创新“承诺制+大数据”双轨核验机制,对劳动纠纷、农民工讨薪等7类民生案件,推行“免证明”办理,以书面承诺替代证明材料;打通民政、公安、人社等12个部门数据壁垒,对低保、残疾等5类特殊群体实行“无感智办”,系统自动核验援助资格。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免证明”法律援助申请903件,减免证明材料560余份,证明免交率100%。针对部分群众因居住地、劳动场所不固定导致法律援助申请难的问题,我市积极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打破地域管辖限制,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就近可办”,大大减少了受援人的时间成本。
为提升法律援助的专业化水平,市法律援助中心精心挑选一批热衷法律援助事业、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律师,形成了团队律师办案为主、社会律师办案为辅的集中办案模式。同时,坚持案件统一管理,根据案件类型对律师进行分工,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集体会商,从而拓宽办案思路,全面提升办案效果。
为提升法律援助规范化水平,我市出台《池州市法律援助案件评审规范》,细化受理、指派、承办、结案全流程指南。建立“三查三访”监管体系,通过月度评查、庭审抽查、专家审查,结合受援人回访,实现案件质量全方位监管。坚持“差额化补贴发放”制度,将办案补贴与质量评分挂钩,倒逼服务效能提升。今年1至7月,群众回访满意度达99%,案件评审合格率保持100% 。
法律援助,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2024年,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陈佳表示:“我们将持续提升法律援助速度与温度,全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让每位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享受及时、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以严格公正司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