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动态

守一方安澜 护碧水清波
— —石台县鸿陵河综合治理工作侧记

阅读次数: 作者:通讯员 徐敏可 江雪飞 文/图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3 08:19
[字体:]

图为综合治理后的鸿凌河横渡村段实景。

  石台县境内重峦叠嶂,溪流纵横。鸿陵河是长江一级支流秋浦河的上游,流经横渡镇,在香口大桥与公信河汇入秋浦河,是横渡镇的母亲河,哺育和滋养着两岸百姓。由于辖区内地形坡度大,每逢梅雨季节下起大暴雨,必呈山洪暴发、洪灾泛滥之势,让沿岸百姓饱受洪灾之苦。
  “以前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胆,生怕洪水冲进家里。现在好了,排涝站一开,心里踏实多了!”站在横渡村新建的排涝站前,村民姚敬党望着眼前清澈的河水,脸上满是笑意。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横渡镇启动的鸿陵河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完工。这项总投资达3.38亿元的民生工程,是石台建县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不仅让河道焕然一新,更让沿岸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再也不用熬夜盯水位了!2022年那场‘桃花汛’,水直接淹到店里,电器、厨具都没抢出来。”姚敬党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作为横渡村的老住户,他开的饭馆曾多次被洪水“光顾”,造成不少经济损失。
  最近的一次水灾发生在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后,山洪如猛兽般倾泻至横渡镇,整个镇区迅速被淹,与姚敬党的饭馆一墙之隔的镇卫生院成了重灾区,该院院长陈清华对此事记忆犹新:“上午八九点钟,办公室就进水了,水很快就淹过了半截桌子腿。我们赶紧抱起药品和电脑就往二楼冲,当时水涨得快,我们只来得及抢救一些贵重物品了。”当天,全院10名职工被困在医院二楼6个多小时。
  今年3月份,横渡村排涝站建成,2小时能排出约1.5万立方米洪水。同时,镇区旁的山体上打通了一条隧道,将山洪引流至鸿陵河下段,双管齐下的设计有效减少了镇区内涝。
  “有了防洪墙,我们可以放心生产了!”在石台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总经理助理王伟伟望着沿岸新修的水泥防洪墙,感慨道,“前不久的暴雨,洪水差点冲进了我们门前的防洪沟,我们生怕洪水漫进园区,毁了整园的番茄和机器设备。现在有了这道坚固的防洪墙,我们终于可以放心生产、扩大规模了!”这座长约500米的水泥防洪墙不仅是一道防洪屏障,更是产业园发展的“护航员”。
  “水渠里随时有水,再也不愁灌溉了!”琏溪村位于横渡镇东部,境内鸿陵河支流宇溪河穿村而过,河的左岸是幢幢民房,右岸则是百亩良田,村民们不论是生活还是灌溉用水,都“近在咫尺”。但一年前,这条河带给村民们的便利还没这么明显。“那时候田里用水需要挖沟引水、用水泵抽水、用车拉水灌溉,既费力又低效。现在河道治理好了,水渠里随时有水,打开阀门,水就能通过灌溉渠流到田里,再也不愁灌溉了。”该村羊肚菌种植户舒仁旺说。
  舒仁旺所说的治理工程便是鸿陵河综合治理项目在琏溪村的施工点。项目在宇溪河流经琏溪村的河段进行清淤,并新建了晒谷畈等4个隔堰,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减轻了下游防汛压力。
  鸿陵河综合治理项目在实施中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在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措施,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体系。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保护防护区内约0.73万人、耕地约0.16万亩。河道两岸绿意盎然,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县水利局局长王卫平表示,这项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不仅筑牢了区域安全屏障,也让沿岸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从“水患”到“水利”,从“忧居”到“安居”,如今的鸿陵河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这条曾经让百姓苦不堪言的“水患河”,已然蜕变为滋养两岸、造福百姓的“幸福河”,见证着该县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承载着沿岸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