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城市管理局以开门教育为抓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一体推进学查改,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的实际成效。
6月25日午后,池州皖能环保有机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池州皖能环保”)厨余垃圾专用车驾驶员翟汉民熟练地将车辆驶入黄公酒垆饭店的厨余垃圾收处点。他迅速下车将垃圾桶拖至专用车旁,挂在机械臂上,将桶内厨余垃圾倒入卸料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完成该点位的垃圾收处后,翟汉民立即驱车赶往下一个收处点。
“ 池州中心城区现有2000多个厨余垃圾收处点,每天运送的厨余垃圾总量超70吨。”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刘福承说,“我们要求厨余垃圾日产日清、及时处置,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目前,该公司每天安排7辆厨余垃圾专用车,从早上8点开始收运,持续到下午2点;晚上8点30分至9点,还会增加厨余垃圾的收运频次。”
据悉,在开展“一线问需”走访调研过程中,市城市管理局领导班子深入主城区餐饮集中区域,通过与沿街商户面对面交流,精准掌握厨余垃圾治理难点。不少店主反映,当前厨余垃圾收运体系虽已初具成效,但在餐饮消费高峰期及商业综合体周边,垃圾“流量”过大,现有收运频次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针对这一民生诉求,该局第一时间将商户反馈意见交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并提出明确整改要求:科学优化收运路线,通过加密重点区域收运班次、延长夜间作业时段等方式,构建动态收运调度体系,确保厨余垃圾日产日清。
为了规范厨余垃圾的收集运输流程,市城市管理局督促池州皖能环保依据“一点一协议”原则,与沿街餐饮店面逐一签订收运协议,确保每一处厨余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同时,科学规划收运路线,合理安排收运时间,明确收运频次,确保收运覆盖率达100% 。
走进池州皖能环保的集中控制室,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中控大屏。他们不时地切换各个点位画面,实时查看厨余垃圾专用车的运行轨迹。池州皖能环保运营负责人刘希明说:“我们依托智慧平台,全过程监控厨余垃圾收处车辆,确保厨余垃圾及时有效收处。”
借助北斗轨迹定位、实时影像传输等先进技术,池州皖能环保构建起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追溯链条,让厨余垃圾的收运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这一智慧监管平台还连接到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管。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在主城区新西街乐点小栈中餐厅的收银台前,贵池区城市管理局池阳大队古舜中队中队长章征平正忙着登记该餐厅厨余垃圾产生量,并现场宣传厨余垃圾处置应注意的事项。
今年4月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对主城区餐饮单位开展全覆盖摸底建档,共排查餐饮门店2100余户,逐一核对厨余垃圾产生量、收运台账等关键信息,确保收运处置全程可追溯。同时,向餐饮从业者发放《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心城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置秩序的告知书》4000余份,引导商户签订规范收运承诺书,加强源头管理。
晚上9点多,主城区新西街二楼的餐饮店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服务员不时地将厨余垃圾桶送至楼下收处点。鸡公虾婆干锅店店长陆野感慨道:“夜间增加收处频次和集中收处厨余垃圾,为我们餐饮店解决了一大难题,感谢相关部门的贴心服务。”
针对夜间收运乱象高发等问题,市城市管理局联合池州皖能环保组建“夜查专班”,采取“定点值守+机动巡查”的模式,严查未经许可的收运车辆以及违规倾倒行为。同时,督促收运企业优化作业方案,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酒店,加密夜间收运频次,实行“定时定点+预约服务”,确保厨余垃圾日产日清。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国胜表示:“我们将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队伍作风建设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政治素养、法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