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我市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首次摸清全市生态“家底”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潘欢欢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1 08:22
[字体:]

从密林深处到湿地浅滩,从田间阡陌到溪流河畔,一场跨越全市的生态“大体检”近日圆满收官。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顺利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对森林、湿地、农田等典型生态系统开展遥感解译和现场核实,对陆生高等植物、陆生哺乳动物、大型真菌等物种开展野外调查,对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开展收集汇总,首次系统摸清全市生态系统、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家底”,填补了我市生物多样性数据空白。
  池州市作为安徽省第二批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地区,于2023年12月陆续启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样方监测、红外相机记录等科学手段,并结合无人机航测、DNA条形码鉴定等新技术,对市域内生物多样性进行“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梳理野外调查发现物种数已超4000种,并且发现了大量重点保护物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分别为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杉,以及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东方白鹳、白颈长尾雉、中华穿山甲、黑麂。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了1个全新物种——单子叶干皮孔菌。
  “构建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不仅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精准依据,更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开了新窗口。”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市将依托调查成果,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调查成果运用到制定保护政策、绿色发展决策,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科研监测、提升公众意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