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网络文明 > 文明家庭

上章李氏:义门流芳善行传世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许倩琪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0 08:22
[字体:]

初夏时节,行走在青阳县陵阳镇上章村,四周青山叠嶂如屏,溪水蜿蜒似带。村中,灰瓦白墙的李氏宗祠巍然矗立,古朴典雅。这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建筑,凝结着上章李氏六百余年的家族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文明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画卷。
  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始祖为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的七世嫡孙李伯陵。李伯陵聚其族、行义举,积极向朝廷建言献策,受到唐宣宗嘉奖,表彰其家族为“义门李氏”,并赐官田百亩,免其徭役,以示奖励。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第三十三世孙李久远迁居青阳玉京里(现青阳县陵阳镇上章村),因家族持有御赐印章,故将新居命名为“上章”。至此,上章李氏在陵阳得以开枝散叶,明清鼎盛时“丁男三千有奇,环居二十里”,蔚为名门。
  “一直以来,上章李氏秉承‘义门’精神,广施仁义之举,惠及乡邻,受到民众拥戴。”上章李氏家族族长李太佑说。
  “义门精神,首在济世。”上章李氏代表人物李久远,年少时便以医术闻名乡里。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他隐居荆山,修道行医,凭借精湛医术救治病患无数。次年应诏入京,获明太祖亲授太医院院使之职。告老还乡后,李久远仍心系百姓,设惠民药局,继续悬壶济世。其善行被载入县志,行医救人的事迹在村中代代相传。受李久远济世精神的感召,从古至今,众多李氏族人投身杏林。古代李氏家族有超百人学医,现代亦有数十人追随先辈脚步,以医术践行义门精神。
  上章李氏十九世族人李明顺,获“义乌市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金华市首批名医”等称号,被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授予杰出贡献奖;二十世族人李小安,现任职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版《内科学》《消化内科整合教材》等专业著作;二十世族人李筠,就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年坚守在临床医学及教学科研一线,系浙江省重点学科儿童保健学组成员… …
  “忠勇”二字同样镌刻在上章李氏血脉中。明崇祯八年(1635年),时任澄城(现属陕西省渭南市)主簿的李可受,面对流寇破城,慨然道:“守职本分,只知报君恩,死又何惧?”烈火焚身仍不屈膝。朝廷感其忠贞,追赠官升三级,其气节为李氏后人树立了忠勇典范。
  走进村东的李氏家风家训馆,墙壁上刻着的家训与家风书屋内珍藏的经典古籍等,让人沉浸在浓厚的家风氛围中。如今,这里已成为村里的特色议事厅和孩子们假期读书的好去处。“村民们在这里议家事、解难题,看着祖训,就多了份‘将心比心’;孩子们在这里看书写字,在家风熏陶下,更加懂事明理。”村妇联主席张娟介绍,今年以来,依托家风家训馆,村里成功化解邻里纠纷10余起。初二学生李雨辰常与同学在此学习,“在家风家训馆里写作业,总觉得字要写端正些。”李雨辰说。
  “善行不在大小,而在恒久。”上章村党支部书记朱卫兵指着家风家训馆墙上的“好人榜”说,长期以来,上章村以李氏家训为指引,积极倡导村民互帮互助、踊跃行善,“敦亲睦邻、积善成德”理念深入人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义务照顾病患女孩多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村民李清香获评“安徽好人”;几十年来扎根基层,为乡村卫生防疫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李思丰获县级表彰;李文平、李思宇等年轻一辈应征入伍,多次在部队立功… …
  古村新貌,文明为魂。凭借在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上章村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上事父母,躬行孝道;下教子孙,时严义方;家庭之间,兄弟最亲;闺门之内,夫妇最密;男女婚姻,最要吃紧;立身居业,切须就实;仰承长上,毋敢屑越;结交朋友,务要真诚……”对于上章村村民而言,这八条家训早已成为从小到大为人处世的准则。从古至今,上章李氏以善行印证:真正的世家风范,不在钟鸣鼎食,而在润物无声。新时代的上章李氏后人正执“义”为笔,续写家国情怀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