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突破 现代服务业加速升级
华灯初上,主城区鼎街夜市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美食在锅中嗞嗞作响声交织,食客们围坐在此,尽情享受惬意的“夜生活”;假日期间,东至县星空之城景区游人如织,裸眼3D视频以震撼视觉效果揭秘宇宙奥秘,引得孩子们驻足惊叹;晨光熹微,百世云仓石台运营中心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货车满载着富硒水、富硒茶等特色农产品鱼贯而出,开往全国各地… …
服务业兴,则城市活力足;服务业优,则生活品质优。近年来,我市围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旅创意、会展赛事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智慧物流 重塑产业新生态
4月24日,池州城市物流资源整合平台运营中心内,数据大屏实时刷新。在这里,不仅能精准追踪车辆运输轨迹,还能掌握池州至周边城市乃至全国相关热门线路的一周运力需求。
记者在现场演示中看到,企业负责人只需打开池州智慧公路平台,发布运输需求,系统便从43万辆车源中智能匹配出价格最优、评价最高、运输最快的3组运力供货主选择。司机接单后,企业负责人可全程在线查看货物运输进度及在途异常,实现物流运输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 我们利用产业互联网模式,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最终实现制造业物流的降本增效。”池州城市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池州智慧水运供应链平台负责人张启航介绍,过去物流运输中常见的“满车去、空车回”的资源浪费现象,如今在平台的智能调配下已得到有效解决。据测算,通过该平台运输,企业物流成本可降低5%-15%,物流和货物的周转效率提升20%-30% 。
“城市物流资源整合平台于4月13日试运营,目前已服务30余家企业。后续我们将加快推广步伐,计划覆盖全市六大产业园区制造业企业。”张启航告诉记者,为更大程度发挥我市港口作用,增强池州水运企业竞争力,池州港口水运供应链平台建设正稳步推进,目前已经注册38家企业、导入1.1万艘船源,计划构建起更加高效、智能的物流生态体系。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以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网络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集聚物流企业803家,其中规上物流企业60家;建成省级物流示范园区1个、省级冷链集配中心3个,大型电子商务产业园6个、农村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4个、中小型物流集散点13个、保税仓库5个……完善便捷的人、车、物运输体系,共同织就一张辐射全市的物流网,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场景创新 点燃消费新引擎
走进位于平天湖风景区的皖南国际会展城,齐街陶艺馆内,游客们正专注地体验手工陶瓷制作,在指尖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会展中心内,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筹备展览活动。
“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齐街的文化体验推介,感觉很有特色,就和同学一起来打卡。”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曹思琪告诉记者,“这里既有艺术氛围,又能动手体验,很适合年轻人休闲放松。听说6月全面开业后,还会有艺术市集等更多新业态,非常期待这里成为池州的文化新地标。”
眼下,平天湖风景区正加快推进皖南国际会展城建设,全力打造会展中心、美术馆、康养大厦、齐街、温德姆花园酒店五大实体项目,进一步完善会展经济生态圈。“2024年以来,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15场重大展览活动,总展览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吸引人流超过8万人次。项目建成后,将构建完整的消费链和服务链,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皖南国际会展城相关负责人黄斌介绍。
不止于会展经济,我市还以多元场景创新激活全域消费活力: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新引进的路亚基地项目融合专业赛事与特色营地,为游客提供“体育+旅游”新体验;在青阳县朱备镇,“咖啡+山水”的休闲场景,让游客在自然风光中享受慢生活;在东至县,深空探测科普、考古研学等“研学‘趣’东至”系列产品,成为长三角文旅科教融合的特色IP;在九华山,低空游览项目带领游客以独特视角俯瞰连绵苍翠的壮丽山川,解锁“空中观景”的新奇体验……近年来,我市突破传统消费业态边界,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较好的社交互动属性、商业集聚效益明显、引流能力强、单个时间段客流量较高、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的商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2024年,造像艺术街齐街、池州徽商鼎街、石台牯牛降风景区等7地获评皖美消费新场景。
“ 两业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走进位于池州经开区的池州拉链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只见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拉链制作的各项工序,一派繁忙景象。
“正因为有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我们才选择落户这里,这能减少我们前期3000万元的投资。”安徽东龙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叶臻直言,公共服务平台能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电镀、染色、喷漆等服务,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公司今年1月份正式投产,目前日产约15万条拉链,一季度产值约800万元。后期我们还将逐步提升产能,预计每天达到30万条左右,争取三年后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说起未来,叶臻信心满满。
在池州拉链产业园里,像东龙拉链这样依托公共服务平台轻装上阵的企业,背后正是均益金属“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实践结出的硕果。
安徽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拉链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经过18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年销售额超10亿元,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2024年,均益金属投资2亿元建成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配套及公共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平台已有4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规模超2亿元,总产值超过3亿元。”池州拉链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李国峰介绍,去年,均益金属荣获安徽省“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
“ 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探索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两业融合”试点单位7家。
为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我市梳理《规上服务业龙头壮大及重点培育企业清单》,动态监测22户企业经营情况。同时,以真金白银落实惠企政策,及时兑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今年,全市共有67家企业获得奖励,资金总额达335万元。
“ 我市将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深化‘两业融合’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消费业态新质化发展,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日红表示,未来,我市将继续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深耕细作,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