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部门传真

以审批服务之“变”换企业办事之“便”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陆寒芳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2 08:23
[字体:]

从“企业跑”到“数据跑”,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百分之七十——

以审批服务之“变”换企业办事之“便”


  今年1月20日,安徽杰羽制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工作人员许霞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务必春节前办好公司新项目建设所需的许可证,确保节后项目顺利动工。
  该公司位于池州经开区,是一家专业从事特种缝制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计划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当时,距离除夕仅剩一周,此前从未办过这项业务的许霞内心十分焦虑。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跨度时间长,曾是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头疼的环节之一。因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企业需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重复提交各类材料,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为避免繁琐的建设审批流程成为项目落地开工的“绊脚石”,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项目审批系统,持续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当前,我们已搭建市县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平台,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16个审批部门协调联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规划、开工到竣工的全流程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营商环境办副主任张伟介绍。同时,打通企业资质、公共资源、市场监管等11个系统平台,将项目信息、电子证照、审批结果和监管信息等数据全过程共享,企业提交材料由过去的319项精简至184项。“通过跨部门数据实时联动、集成化办理,有效解决了企业申请材料重复提交、部门之间来回跑路等问题。”张伟表示。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已全程电子化,企业不跑腿也能办。只要材料齐全,两个工作日内就能出证。”池州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姜雅娟介绍,企业只需登录统一平台,在线提交一次材料,系统便会自动将信息流转至各相关部门同步审批,全程线上操作,进度实时可查。
  在听了这番介绍后,许霞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她也切身体会了高效的项目审批流程:“所有审批事项全程网办,我们只需在系统平台上传材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当天申报当天拿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因为材料不全,我们准备了三四天,但前后算下来,三个证5天内就全部办了下来!”
  办事有速度,服务更显温度。我市不断拓展项目审批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建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一对一”主动联系、“点对点”精准服务。“受理前,一次性告知事项办理流程、申报材料及审批时限;受理后,提供业务咨询、办事指引、帮办代办等全过程服务,前后联动、多管齐下助力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张伟介绍。
  “项目开工需要哪些手续”“申请材料怎么准备”这些曾让企业劳心劳力的问题得以轻松解决,项目审批一次性办结率大幅提高。位于东至县大渡口经开区的安徽省巨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二期机械紧固件项目,不到两年便建成投产,企业也得以快速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得益于园区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我们二期项目从提交审批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个月。”该项目负责人章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大渡口经开区优化“一站式”受理和“帮办代办”服务,针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以绿色通道、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举措,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确保项目审批事项提前落地。
  此外,我市按照“能减则减、能并则并”的原则,对项目申报程序办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优化调整55个事项。同时,推行并联审批、分阶段开工、告知承诺制、验收前置服务等机制,最大限度压缩审批用时。2024年,我市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平台共申报项目726个,审批服务办件数3605件,办结率达10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跨度平均用时66天,较2019年缩短70%以上。
  从“企业跑”到“数据跑”“代办跑”,高效便捷的项目审批服务进一步释放了投资新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1.5亿元,投资完成率25.1%。其中,贵池区中济竹碳基新材料产业园等10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49.5%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