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6日 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举行。
1月4日—7日 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操龙灿为市政府市长。
1月17日 市政府印发《关于第四届市长质量奖的通报》。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市长质量奖,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安徽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安徽广远电器有限公司获市长质量奖提名奖。
1月24日(除夕) 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简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同日 池州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月14日报告第17例。2月3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至3月5日,17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1月27日 市人民医院派出8名队员参加安徽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至2月22日,池州市先后派出5批、30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
1月29日 池州太平鸟公司率先向池州市慈善协会捐赠100万元资金援助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市76家国立大药房在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为市民免费发放30多万只口罩。
2月4日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实施“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十二项措施的通告。2月8日,发布进一步加强全市社区(村)封闭式管理的通告。2月10日,发布关于来池(返池)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
2月16日 池州市首家口罩生产企业——池州美护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火线”建成投入试生产。
2月20日 全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统筹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2月23日 九华山风景区恢复开放。3月上旬,全市3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自1月24日起暂停开放后重新开放。4月13日起,按照有关规定做到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2月26日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自2020年2月26日18时起,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市级二级响应(昭潭镇按市级一级响应管理)。3月16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自 2020年3月16日18时起,将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应急响应级 别由市级二级响应调整为市级三级响应。
3月2日 全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线上教学以电视频道直播、网络教学互动互补相结合形式正式开启。16.4万名学生因疫情而改用线上教学的上课模式。
3月3日起 池州、青阳、东至、石台至合肥的市际客运班线恢复运营。
3月6日 池州国际马拉松赛跻身国际铜标赛事。3月25日市政府制定《东部三区协同发展实施方案》。
同日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推广使用池州城市形象宣传语(一池山水千载诗城)、宣传标识和宣传片。
3月27日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行“省支持、市管理”体制。7月1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推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4月7日 全市春季学期高三年级率先返校复课。4月13日,初三年级返校复课。4月26日,普通高中、初中、中职学校非毕业班年级和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返校复课。5月11日,全市中小学生返校复课。5月18日,各幼儿园开学返园。
4月8日—9日 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东至县、石台县,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生态环保、林长制改革等工作。
4月15日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正式揭牌。
4月21日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强调抓好疫情防控不松懈、结构调整不动摇,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4月29日 省政府发布公告,石台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池州市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4月30日 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方正任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免去王宏(女)的市委书记、常委、委员,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兼)职务。
5月1日 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等地暗访督导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
5月1日—5日 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39亿元。假日旅游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5月9日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新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5月12日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完善管理体制推动平天湖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行“市支持、区负责”管理模式,委托贵池区管理。
5月30日 东至县政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6月2日 石台西黄山富硒农旅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
6月20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6月底 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建成开放。
7月7日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到Ⅱ级;7月18日22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全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7月8日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池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7月31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7月15日 省委书记李锦斌到池州督导检查防汛救灾工作。
7月16日 市政府机关由贵池区百牙中路1号迁至贵池区清风东路99号办公。
7月22日 市政协四届十六次常委会议暨专题协商会召开。审议通过市政协《关于坚持产城一体,推动“三区”协同发展的调研报告》。
同日 池州市总河长发布关于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的令。
8月6日 池州齐山·平天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月7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园区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推进会。会议强调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面掀起大抓园区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新热潮。
8月10日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夺取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双胜利”。
8月11日 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9月23日,全市提前完成既定9134个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
9月3日 G530查桥至牛矶段一级公路工程开工建设。
9月9日 农业农村部公布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东至县香隅镇漕东村入选。
9月16日 市政协召开专题资政会暨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池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
9月30日 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池州篇章的意见》。
10月9日 石台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10月20日 池州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10月29日 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揭牌仪式在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同日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11月13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11月1日0时 全市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11月10日 中国渔业协会授予池州市“中国鳜鱼之乡”称号。
11月10日—12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到东至县龙泉镇铁炉村,住村走访调研,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1月10日—17日 省地病办组织评审专家分别到石台县、东至县评估,确认石台县、东至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11月20日 中央文明委授予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石台县丁香镇新中村、青阳县蓉城镇云山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市委党校、市政府办公室、池州海关、贵池区杏花村街道杏花村社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青阳县朱备镇江村村张海香家庭“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贵池区城西小学“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11月24日 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晓林、市赢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赢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孔胜兵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1月27日 池州阮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11月 市委开展第十五轮巡察,实现四届市委巡察全覆盖。
12月1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东至县木塔乡梓桐村(茶叶)入选。
12月3日 省政府批复同意认定2020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东至县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石台县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入选。
12月5日 池州海螺四期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在贵池区牛头山镇开工建设。
12月7日 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要求做到“四确保四不放过”,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所有整改任务。
12月26日 池州至枞阳长江公路大桥公交专线开通运行。
12月28日 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总结池州“十三五”发展及今年经济工作,部署“十四五”发展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和讨论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强调,要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创新驱动力,推动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为骨架的现代城镇体系,以“新基建”和重大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努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要聚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重要休闲康养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的功能定位,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要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突出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建设,全力抓好长江生态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筑牢高质量发展底色;要统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加快补齐短板,守牢安全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奋力谱写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