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发布厅 > 往期回顾

全市水利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0-11-12 17:08
[字体:]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5日

发布地点:市水利局

发布人:市水利局副局长  袁长友

视频地址:http://www.chizhou.gov.cn/News/show/463880.html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遭遇“雨情超历史、水情胜98”的特大洪水侵袭,已建水利工程发挥防洪除涝减灾效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指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结合“十四五”规划,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实施一批即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基础性、枢纽性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对重点水利建设和规划工作作出批示指示,为全面提升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防汛抗洪减灾能力,我市加大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全面系统谋划规划水利项目。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和规划情况向大家如下介绍:

一、全市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全市堤防总长570km,长江干堤109km,万亩以上圩口15处。建有中小型水库430座,总库容2.91亿m3。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48座,小(二)型水库379座。已建小水电站61处,装机123台3.9万千瓦,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全市共建成农饮工程933处,供水人口137.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3.5%。现有农村规模水厂45处,年供水量5720万吨。

二、2020年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按照年度工作要求,我们克服疫情和洪水影响,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清单式管理,周调度、月通报,压茬推进,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一)落实年度投资计划。全市在建水利工程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34个;2020年落实投资计划7.6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投资计划4.17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计划3.45亿元。1—9月份已完成投资6.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81%,投资完成情况位居全省前列。

(二)续建项目尽早复工。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逐项调度、现场指导,组织开展复工现场疫情防控专项督导,科学调整实施方案。2月底前,续建重点水利工程已全面复工。截止9月底,贵池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等11个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剩余1座泵站(石台县同心泵站)、1处中小河流(九华山风景区九华河拥华段防洪治理工程)等2个项目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三)新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抢抓工程进度,优化施工方案,全面加快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截止9月底,1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贵池区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基本完成,东至县新河口泵站、7处水土保持及灌区配套工程、4处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5处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7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三、“十三五”水利建设目标基本完成

“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快建设各类水利工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十三五”以来,累计落实各类水利投资25.43亿元,实施114个水利薄弱环节治理项目,完成秋浦河防洪治理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3处、排涝泵站工程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0座,治理河道197公里。修复水毁水利工程3870处,中小河流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易涝地区农田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重要圩口达20—50年一遇洪水标准,保护耕地60万亩。其中累计投入3.9亿元,建成主城区平天湖二站、下清溪闸加固、杏花村排捞站拆除重建等8处海绵城市水利工程,主城区排涝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到30年一遇。

通过建设一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提高一批城乡供水工程,在去年特大干旱和今年汛期高水位期间,效益十分显著,水利工程发挥防洪抗旱减灾效益超20亿元以上。

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下清溪闸加固工程获得2018年度安徽省水利水电优质工程(禹王)奖,二是2018年~2019年度全市水利建设质量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荣获A级第三名。

四、“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原则,针对近年来我市洪旱灾害暴露出来的水利薄弱环节和短板,抢抓国家重点支持的“两新一重”、“六稳六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结合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深入谋划“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一)提前开展各类专项规划工作,为“十四五”规划提供支撑。以中长期规划为引领,以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扎实推进“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编制现代水网规划。聘请水利部水规总院,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2050年水利现代化,高起点编制我市现代水网规划,提出2025年和2035年的具体发展指标,策划建设项目库,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纲领性文件。规划项目分为防洪提升、水环境治理、水文化等三大类,投资匡算为698亿元。目前《池州市现代水网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各地意见。二是编制农业灌溉和供水专项规划。全面检视去年旱灾暴露问题,组织编制《农业灌溉供水专项规划》,根据农村供水存在问题和短板,编制《全市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三是编制灾后补短板项目规划。针对今年汛期出现的防洪排涝短板,及时组织编制《池州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池州市城乡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分防洪排涝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农村饮水工程、水资源及河湖管理共4大类,形成项目库,按水毁应急项目、水利三年补短板项目、“后十四五”项目三个层次,梯次推进。其中四是编制城市防洪及流域规划。修编《池州市城市防洪规划》,组织开展秋浦河、九华河、大通河、黄湓河、尧渡河、龙泉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或修编,为下一步项目立项提供规划支撑。目前秋浦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龙泉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已启动前期工程。

(二)积极争取重大水利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十四五”规划项目库。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将“十四五”项目谋划争取摆在突出位置,组织专班,强化调度,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跟踪对接,全力争取水利部、长江委、省水利厅和技术支撑单位国家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省水利勘测设计总院支持,争取更多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省级投资项目库。目前,我市整合上报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13亿元,具体是长江干流池州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长江池州段河道治理项目、池州市秋浦河综合治理工程、池州市“三河五湖”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池州市升金湖综合治理工程、鸿陵水库、枫林水库及龙泉河综合治理工程等7个重大项目;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易涝区泵站工程等2个重点面上项目。现9个重大项目初步已正式列入国家和省级“十四五”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

(四)提前开展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一是长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编制,通过省水利厅初审上报水利部,9月19日初步通过水利部技术审查,争取年底前报国家发改委批复。二是长江干流安徽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受省水利厅委托,我局牵头沿江五市开展长江干流安徽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单位已2次进行现场调研,近期将形成专题规划报告,待确定工程等级标准及治理范围后,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报告。三是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16条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5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待批复后组织实施。四是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全面启动低洼易涝区排涝泵站工程前期工作,目前,池州市南湖排涝站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贵池区江丰站、建国站、东至县杨墩站、北闸站、青阳县童埠站正在开展设计招标,加快推进项目可研报告及初步设计编制。五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组织各县区积极开展新一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对列入灾后水利三年行动计划的238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鉴定,对鉴定为三类库的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初步设计编制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年内重点工作要求,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关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快“十三五”规划有关指标和建设任务完成;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按照节点要求,统筹推进各类前置条件,有序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前期进度;做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重点项目进入省级以上投资“大盘子”,力争“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取得大突破。全面提升我市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防汛抗洪减灾能力。

(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在建项目管理,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抓配套,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前提下,进一步加快东至县新河口泵站、7处水土保持及灌区配套工程等在建工程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满足时序要求,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二)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月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建立全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调度清单,做到任务、措施、责任、时限“四明确”;统筹推进用地、环评等关键节点,让项目顺畅落地。

(三)加快“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举措;进一步修改完善“十四五”规划项目库,紧盯国家水利投资政策,争取更多项目入规入库。按照年内完成初稿,明年6月底前完成报批的工作要求,加快规划编制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