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发展改革任务,全市上下认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狠抓各项政策落地,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增长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据省统计局反馈,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分别提升0.9、1.5个百分点,GDP增速创2017年一季度以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6.1%。
1.农业生产基本平稳。一季度,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市生猪存栏30.3万头,同比下降3.0%,出栏16.1万头,下降0.8%。肉类产量2.0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4.5万吨,增长8.1%;蔬菜产量2.8万吨,增长2.9%。
2.工业增速继续加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1-2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增速创近三年来新高。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从行业看,34个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14个行业增幅超过10%。四大主导行业中,有色、化工、非金属矿加工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2%、7.6%、5.7%,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1.9、4.2、5.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长1.4%,回落7.0个百分点。从效益看,1-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居全省第7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比1-2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44.8%、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4%。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5.7%、24.8%、10.9%,居全省第1、6、9位。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0.1%。商品房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增长1.2%,其中住宅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28.6亿元,增长12.7%,其中住宅增长16.1%。
4.市场消费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亿元,增长11.1%,增幅居全省第11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5.8亿元,增长9.2%。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7.6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1.2%。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61.1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11.7亿元,增长11.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权重商品零售分别增长12.7%、10.0%;文化娱乐类商品零售增长5.0%。
5.对外经济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同比增长39.6%,增幅比1-2月份加快7.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5位。其中,进口1.84亿美元,增长62.1%;出口0.44亿美元,下降1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64亿美元,增长16.5%,增幅比1-2月份提高1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6.财税质量稳步提升。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1-2月份回落7.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下降3.0%。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2.1%提升到90.5%。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分别增长41.0%、54.8%、38.0%、63.8%。
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一季度全市财政支出41.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类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5%、12.3%、6.5%。
7.信贷投放增长加快。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77.4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比2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68.4亿元;贷款余额647.2亿元,增长13.0%,增幅比2月末提高提升1.9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29.2亿元。
8.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加速培育。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4.5%,比全省高1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旅游总收入172.7亿元,增长12.7%;接待国内外游客1660万人次,增长10.7%。3月末私营企业2.1万户,同比增长12.5%。“去、降、补”成效持续显现。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8.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3.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投资分别增长57.7%、369.9%、98.1%、86.5%。
9.民生福祉继续加强。居民收入增加,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4元,增长9.5%,居全省第6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9元,增长9.4%,居全省第13位,高于同期GDP增幅。就业形势较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0.5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6.2%,超时序进度1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同比上涨1.9%,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势放缓,一季度同比上涨1.6%,比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延续了上年企稳回升的势头,特别是主要指标增长加快、好于预期,积极变化逐渐增多,为全年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如部分优势行业生产下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服务业拉动作用不强,县区增长不平衡等。下一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落实“六稳”要求和“八字方针”,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扎实推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一季度全市主要指标数据 |
|||
指 标 |
单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一.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65.4 |
7.2 |
第一产业 |
亿元 |
8.5 |
2.9 |
第二产业 |
亿元 |
79.5 |
9.0 |
第三产业 |
亿元 |
77.5 |
6.1 |
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9.7 |
其中:国有企业 |
亿元 |
|
10.6 |
股份制企业 |
亿元 |
|
10.2 |
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 |
亿元 |
|
0.4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亿元 |
|
7.2 |
其中: 大中型工业企业 |
亿元 |
|
-0.4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
|
服装 |
万件 |
514.6 |
0.4 |
精制茶 |
万吨 |
0.6 |
6.4 |
硫酸(折纯) |
万吨 |
22.1 |
40.4 |
浓硝酸(折纯) |
万吨 |
7.3 |
6.9 |
合成氨 |
万吨 |
4.4 |
1.2 |
农用化肥(折纯) |
万吨 |
0.7 |
21.8 |
化学农药(折纯) |
万吨 |
0.6 |
-54.0 |
水泥熟料 |
万吨 |
344.3 |
6.2 |
水泥 |
万吨 |
77.6 |
50.1 |
粗钢 |
万吨 |
61.6 |
5.9 |
铜材 |
万吨 |
0.3 |
20.5 |
铜合金 |
万吨 |
3.9 |
62.6 |
轴承 |
万套 |
23.6 |
-90.6 |
太阳能热水器 |
万平方米 |
0.3 |
18.9 |
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72.8 |
11.1 |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
亿元 |
25.8 |
9.2 |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 |
|
|
|
城镇 |
亿元 |
57.6 |
11.0 |
乡村 |
亿元 |
15.2 |
11.2 |
按消费形态分 |
|
|
|
商品零售 |
亿元 |
61.1 |
10.9 |
餐饮收入 |
亿元 |
11.7 |
11.8 |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 |
|
|
|
其中:粮油. 食品类 |
亿元 |
2.4 |
3.9 |
服装. 鞋帽. 针纺织品类 |
亿元 |
0.7 |
10.4 |
日用品类 |
亿元 |
0.7 |
2.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亿元 |
1.1 |
6.3 |
中西药品类 |
亿元 |
0.4 |
9.2 |
石油及制品类 |
亿元 |
8.3 |
12.7 |
汽车类 |
亿元 |
5.5 |
10.0 |
四. 财政收入 |
亿元 |
33.0 |
13.2 |
财政支出 |
亿元 |
41.9 |
4.1 |
五.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2.27 |
39.6 |
出 口 |
亿美元 |
0.44 |
-11.7 |
进 口 |
亿美元 |
1.84 |
62.1 |
六. 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
9.5 |
第一产业 |
亿元 |
|
-44.8 |
第二产业 |
亿元 |
|
33.4 |
其中:工业 |
亿元 |
|
35.7 |
第三产业 |
亿元 |
|
-1.8 |
其中:房地产开发 |
亿元 |
17.3 |
0.1 |
七.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
亿元 |
1077.4 |
5.2 |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
亿元 |
647.2 |
13.0 |
八.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101.9 |
1.9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 |
101.6 |
1.6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
% |
100.2 |
0.2 |
九.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9784 |
9.5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5369 |
9.4 |
十.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17.1 |
11.4 |
其中:工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12.1 |
7.3 |
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